
野生动物、古堡和葡萄园
✦✦✦
✦✦✦
✦ 野生动物 ✦
塞莱斯塔往西,10分钟车程,就从城市到了郊区小镇—— 金茨海姆。名字是德语,金茨海姆在「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上,是法国古老的旅游路线,其中好几个小镇地名叫「海姆」,海姆(Heim)是德语故乡的意思。
在阿尔萨斯抬头,总能看到飞来飞去的大鸟,是鹳,就是西方童话里叼着宝宝送各家的快递员,过了莱茵河的德国城镇里,还能看见鹳,鹳可以说是连接莱茵河岸德法两国人的身份标记。

金茨海姆有三处野生动物园:鹳园、猴山和鹰涧。鹳园票很贵,里面有羊驼和小马,和在德国常去的野生动物园品种差不多,鹳园像个机场,场地宽阔,分分秒秒都有起飞降落的鹳。和孩子绕着鹳园散了一圈步,接着开去猴山和鹰涧,这两个地方在山林的一个岔路口分开,一条路通往猴山,另一条通往鹰涧。
鹰涧连着两天营业时间里没人卖票,外面树林和里面看台有很多孩子,欢呼呐喊,很热闹,不知是不是学校组织的,德国学校从不在假期组织集体活动,想参加只能报各种训练营。没去成鹰涧,孩子有点儿遗憾,一起在周围树林逛了一圈,恍惚间总以为在德国家门口。

✦ 猴山 ✦
猴山的停车场在山脚下的一处空地,停了很多德国来的车,都是我们附近城镇的。买票进猴山前还有一道检查,游客看猴时手里不能拿食物和水,原以为能投喂,我带了三个香蕉和一瓶水,检查小哥也是照顾猴子的饲养员,看到我手里的东西笑出声,用德语说,「香蕉拿手里就走不出来了。」指了指旁边筐里的布袋双肩背,放包里不让猴子看到就行。
来之前我有点儿担心,网上说野生猴骚扰游人、抢东西,进去后发现想多了,虽然猴子跟人没有玻璃笼子挡着,但人猴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猴子们冥想、打坐、睡觉、玩闹,不跟人互动,游客只是从猴群中间走了一趟。

猴山中心,饲养员小姐姐一边讲解,一边喂猴,喂给猴子的有西蓝花、茄子、玉米秆、胡萝卜和水果。她带着扩音器,先用德语解说,又提了几个问题,比如,猴子按顺序吃饭,是男人先吃,还是女人孩子先吃?同意男人先吃的举手,同意女人孩子先吃的举手。答案是男人先吃。人群发出一阵德国人的笑声。
一轮德语解说完,德国游客散去照相、看猴子吃饭,小姐姐又用法语讲,法国游客从看猴、照相中抽身凑过来,很快又发出一阵法国人的笑声。


猴山建于1969年,为了挽救摩洛哥附近濒临灭绝的巴巴利猕猴,同时观察猴群的行为,研究说小猴是大猴社交的工具,猴爸爸聚会时带着孩子,几个大男人凑一起没有娃就没什么可说的,放人身上也说得通。和队友讨论为什么这些猴子这么懂规矩,他说,「猴子已经来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大约是第3代以上,老猴的耳濡目染和人的驯化,就有了新活法。」时间久了,环境变了,猴子都能换个活法,人更能。
出去时一个20出头的人,伸胳膊、缩脖子、半蹲着跳来跳去,比规规矩矩的猴子还像猴子,德国队友看了一眼说,「奇怪的法国人。」

✦ 城堡和葡萄园 ✦
金茨海姆附近有大片葡萄园,好几个古堡小镇,在德国南部很多见,这会儿哪里都是成群结队的学生旅行团,因此我们只徜徉而过,没有下车游逛。
相似又不同,法国人在美的感受上比德国人细腻,葡萄园旁有宗教风格雕塑,纹理精致、色彩鲜艳,德国葡萄园不会立艺术品雕塑;这里古堡的墙好像刷了层透明的指甲油,亮晶晶的,很有质感,不像德国灰扑扑的。住德法边境一个穿搭雅致的德国姑娘说,「每个周末必须去法国洗洗眼睛,德国人穿得辣眼睛。」
这些差异在第二个阿尔萨斯城市里更显著。


新建知识星球,欢迎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