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行政区划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2023年3月25日到4月15日,我带领团队在贵州全省进行了长达20天访酒活动,期间参观了多家酒厂,拜访了多位专家,获得了很多新的信息。
采访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时,邱教授告诉我们,赤水河流域将产生第二个千亿级别的酱酒产区:在习水一带,习酒厂在2022年时销售额已经突破200亿,在其附近的茅台201车间也在进行产能扩建,安酒在古城投资建立起产能有3万吨的一个酒厂,另外有宋窖、归仙洞、步长集团、史丹利集团都投资建立酱酒厂——规模都在5000到1万吨以上,再加上已经超过1000亿元产值的茅台镇产区,整个赤水河中游的酱酒产区将实现2000亿以上规模。在走访中我也发现,整个赤水河沿岸几无空地,全被各种各样的酒厂所占据,赤水河的资源承载量已经达到饱和。由于酱酒热的持续升温,酱酒生产自然要向贵州全省其他各个地区迅速蔓延。
遵义地区原本就有珍酒、湄窖、鸭溪等酿酒生产的技术基础,现在遵义珍酒(酱香型白酒)已经自成一派,规模在不断放大;而距遵义不远的湄潭县今年已经通过了酱酒生产规划论证,专家组经过研究后认为该地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酱香型白酒。目前湄潭县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有七家酒厂,均以生产酱香酒为主,其中湄潭地区龙头企业——湄窖酒业公司建立的2000吨级产能酱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已经开始正式投产,我在走访中品尝了湄窖酒厂的头两轮次酱酒,感觉风味还是比较纯正的。湄潭县的地形比茅台镇开阔,降雨量丰沛,主要生产区处于海拔700米左右——比珍酒的海拔900米略低;水资源也更丰富,资源承载能力要大于赤水河中游的河谷。上述条件让这一带有可能成为贵州酱酒的第二大产区。
在赤水河上游的毕节地区,金沙酒厂生产的金沙摘要酱酒已经在全国初具影响力;另一家酒厂——毕节酒厂,原来是生产浓香型白酒的,2022年12月开始下沙生产酱香型白酒。毕节地区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这里生产出来的酱酒又是另一种风格。
在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这一带的石阡和印江等县原先就有小作坊的存在,其中印江县一地便有100多家小作坊。过去该地多以生产小曲酒为主,去年印江地区两家酒厂扩建,计划每个厂实现5000吨以上的酱酒产能。铜仁地区的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这些县是古代川盐入黔的一个重要口岸——涪边岸。这条盐运古道主要沿着乌江展开,这些县域大多分布在乌江边上或者乌江的支流,在盐业贸易时期得以形成了一定的服务业——包括酿酒业的分布。铜仁地区一些地方的地理条件和赤水河谷有相似之处。此行我们沿着乌江河谷一直北上,能感受到它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有些河谷要比茅台镇开阔、略显干燥,但有些地方是比较潮湿的——海拔在300到400米左右的谷地,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是酿造酱香型酒和茅台比较类似的地区。川盐入黔有四大口岸,除了茅台赤水为中心的仁边岸、泸州南下的永边岸、重庆綦江南下的綦边岸,还有一个就是涪边岸。根据历史资料,上述四条古盐道在古代曾经都有过酿酒作坊的发展,这次沿涪边岸的初步考察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相关信息,证明这里确实在过去有小作坊的存在。今后酱香酒在这一代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消息。
贵州其他一些原来生产浓香型和其他香型白酒的地区,也开始纷纷转产生产酱香型白酒,比如修文的贵酒、安顺的安酒、平坝窖酒,还有鸭溪窖酒——鸭溪正在开工建设酱香型酒的生产基地,据说是以碎沙为主要工艺。
黔西南的兴义市已经很有影响的贵州醇原来生产浓香酒,现在酒厂大量地将浓香型窖池改为酱香型窖池,已有酱香型酒产品问世;黔南州的都匀过去生产匀酒,有传闻说匀酒现在也有酱香型白酒产品推出;黔东南州镇远生产青酒——青酒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浓香型白酒,今年也开始发布其酱香型白酒产品。
综上资料表明,贵州全省各地都将生产酱香型白酒。
其一,贵州省内将会出现不同风格的酱香型白酒流派。贵州省处于云贵高原,境内垂直气候变化剧烈,有海拔两三百米的深切河谷,也有海拔一两千米的高原,温差变化急剧——有些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有些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受市场上酱酒高热的影响,贵州各地酒厂纷纷减少原来生产浓香酒或兼香酒的产量并转而生产酱香酒,但是各地的自然条件使各地生产出的酱香酒风格并不完全一样,由此出现贵州省内的酱香酒形成多种流派、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
是不是贵州各地都适合生产酱香酒?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是伪问题。不管适不适合,各地已经一哄而上、蜂拥而起生产酱香酒,这是事实。
于是只能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哪里生产的酱香型酒更好?目前当然是以赤水河谷的茅台和习水为优,不过这只是目前的看法,如果不以茅台代表的酱香型为绝对标准的话,各地生产的酱香型酒是千姿百态、各有特点的,究竟哪种风味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欢,在未来发展中要让市场来做出选择。
其二,全国其他省区生产酱香酒的企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贵州全省成为了酱酒产区,这让全国其他省区——如四川和湖南等生产酱香酒的企业感觉到压力有所增加,因为消费者追求信息的简单化,认为贵州生产的酱香酒会比其他省生产的酱香酒有优势,这种心理定势会造成全国其他省区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
川盐入黔十大口岸示意图(《中国白酒通解》李寻、楚乔/著;第P477页)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加入李寻品酒交流群 (已加酒友无须重复加群)
华商报书评:白酒爱好者的“枕边”工具书 《中国白酒通解》拆解白酒香型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