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复苏走向的窗口型行业之一,各地餐饮企业快速复苏,不少餐饮店门口出现“排长队”的现象。近日,笔者走访北京各区商场、小街巷,发现不少餐馆都贴出了招聘公告,写的不是“急聘”就是“热招”,从服务员到洗碗工,各个岗位都挺吃香。餐饮业用工有着典型的宽口径,高流转特点,离职率高、招聘需求急在这个消费爆发的春天,强烈困扰着这个行业。
现状
店里每个岗位都缺人
“大年初六,店还没开张,就有5个服务员发消息辞职了。现在早就过完二月二了,服务员还是没补齐。” 今年春天,在双营路开连锁面馆的老板陈晓辉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回暖,昔日餐饮业火爆的场面也在逐步回归;发愁的是,人手短缺影响到了面馆的正常运营。
现在,店里一人身兼数职已经司空见惯。对此陈晓辉颇为无奈:“我们是东北面馆,卖面的同时还兼卖熟食,猪耳朵、红肠啥的都有,别看门口这个摊子不大,利润可不少,之前也一直派了专人盯着。现在人不够,卖熟食的员工还要负责点菜,这边去点菜了,顾客买熟食就得等着,等一会儿没人招呼就不买了,总之两头上火。”
用餐高峰期,陈晓辉不得不亲自上阵,从下午5点忙到晚上9点多,一直没空喝口水,更别说吃饭。“我妈妈在后厨,她更辛苦。因为人手实在不够,我家好几口人包括研究生放假回来的弟弟也被叫来帮忙,现在他开学走了就又短一个人。”
春节坚持到现在,陈晓辉有点顶不住了,他决定要抛下所有工作,一门心思招人。“不瞒您说,我这店里前堂后厨每个岗位都缺人。”
陈晓辉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多数餐饮企业正在经历着的现状。这个春节,部分员工返回了家乡,但后期复工,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没回来,因此缺人问题比往年更严重。今年春招季,餐饮行业招聘需求持续攀升。从数据来看,不同岗位的招聘热度存在差别,在所有招聘工种中,企业对服务员的需求是最多的,但招人的进度条却迟迟跟不上。
分析
求职者为啥不爱干餐饮
“全程都在小跑,根本没时间休息,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今年读大二的学生晓河最近在中关村一家连锁餐饮店兼职,据她介绍,自己每天的步数接近3万步,最多的一天甚至达到4万步,稳稳登顶朋友圈运动冠军榜。
餐饮行业的离职率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不自由,且薪资上没有优势。而近年来,外卖员、快递员等一些新就业形态岗位,也截流了不少求职者。一般餐饮服务员能够拿到4000元到6000元月收入,外卖员虽然工作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明显赚得更多。
针对招聘难,赶集直招产品负责人郭箐一表示:“餐饮类求职者最关注薪资待遇,如果岗位提供包吃住的福利,一方面能够缓解求职者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对新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更加友好。”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虽然餐饮企业在薪资上一提再提、在门槛上一降再降,可仍然面临巨大的用工缺口。除了传统意义上社会对于服务行业的偏见,当下导致用工紧张的原因,既有疫情下人们选择服务岗的意愿受到影响,也有疫情造就了许多全新的就业机会和模式,“朝九晚五”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餐饮业年轻一代的年均流失率均值近20%。
破解
餐饮业“招人难”怎么办
今年节后,即使许多餐厅出现了用工短缺的情况,但有些制度较为完善、有着清晰晋升渠道的大企业、大品牌招人更加容易,这也反映出现在餐饮业打工人的求职倾向。
据北京某知名餐饮品牌负责人介绍,为了留住人,公司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着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晋升制度,每逢节假日都有相应的福利派发,还会不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增强员工黏性。此外,企业用工是否相对稳定,疫情期间有没有大规模裁员,对员工产生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为了应对人员短缺带来的影响,不少企业还增加了灵活用工人员的数量,尝试通过优化用工结构来应对季节性用工难题,根据营业额的高峰和低谷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人员。低谷期间采用全职工,高峰期间采用“小时工+全职工”组合的灵活用工方式。海底捞等企业还邀请员工帮忙自主招聘,从他们的老家引流,给予一定的激励。
年轻人不乐意干餐饮,不少餐企把招聘对象转向了“银发一族”。此前,麦当劳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刊登招聘信息:招聘退休员工,55-60岁,每周4-5天班,每天4-8小时,1800元至 3500元/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用工缺口。
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文字:罗晨)
制作:张瑞鹏
责编:杨曼
编审:杨曼
终审:陆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