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想说的是,珠江啤酒的广告语好坏不评论,但就闫治民先生做营销多年对广告的这种理解就让我们感概——“我们都落伍了”!
啤酒是年轻人的嗜好,是激情的张扬和释放。年轻人喜欢什么?如今年过40的人有几个喜欢周杰伦的?但他的吐字不清反倒成了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疯狂进行追逐;90后,00后呢?他们喜欢什么?郭敬明的四部《小时代》靠谁的支撑获得累计票房过10亿元?
没有叛逆,就没有青春!
没有屌样,就没有年少轻狂!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珠江纯生就是好啤酒,是中国名牌啤酒,是最好的纯生啤酒”时代,珠江啤酒估计要进博物馆了。
创新的本质就是试错
从事营销多年,只知道消费者的嗜好决定了品牌的生死。新一代的消费者喜欢什么不是以我们这种过来人的嗜好去决定的。
“我的地盘我做主”已经成为过去式,全民中性化的追逐刚刚溜走,现在又来到了一个满街都是“伪娘”的时代!“去中心化”成为新的潮流要感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
消费者的这些变化体现在酒类消费上应该怎么对应?你以为你是谁?还真不好说,我就是那个不是谁的谁!
真正成功的营销总是站在时尚的最前沿,脱离了现实语境的自以为是才真正让人心生寒意。“小茗同学”这款校园饮料的爆红是创意的成功,更是基于对90后、00后消费心态的准确把握,才让其从校门口的窄众渠道走向大众,成为渠道展架上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在草根文化压倒精英文化的今天,在网络连接世界、连接你我的现在和未来的当下,啤酒肯定是草根文化的代言,因为精英一族是不屑于与啤酒为伍的,他们需要白酒的商务、葡萄酒的格调,就算喝杯啤酒也是簌簌口,与啤酒需要的豪饮无关,更对啤酒的销量大增无丝毫贡献。
那啤酒卖什么呢?其实我也不懂!因为作为非轻狂一族,我也OUT了!
只是觉得只要能够打动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让广告能够为卖货服务,这广告就是好广告。至于他是靠“猛男”搏出位,还是因“伪娘”赢得眼球,对我等营销人士来说,结果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实,不管是广告还是地推活动,指望付出马上就有回报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一个品牌、一款产品的推广成功可能需要很多活动的叠加才会出效果,需要广告不间断的轰炸才有可能让消费者知晓。那么,做那么多的地面活动是不是就不需要了?打那么多的广告是不是因为节约费用就不用打了?如果都是这种心态,就不会有如此便捷的微信使用,也不会有马云的随习大大出访美国了。
酒业的创新虽然不像电子行业那样日新月异,博人眼球,但也涌现出了不少经典。创新的本质就是试错,通过不断的试错获得成功,因此,许多创新也是昙花一现,但这就是这些创新的宿命,是某一个阶段的必然,不值得惋惜,更不应该批判。江小白的潮流小酒、洋河的微分子酒都是想做品类创新;巨刚众酒,杜子健、吴晓波类的大咖借用粉丝卖酒都是依托互联网这种先进的技术构建新渠道,也是很好的尝试;小酒厂依托酒厂做特色旅游营销,做旅游产品、定制产品实现转型也是创新。
而有些酒企从组织架构入手,从模式变革入手来改组自己的团队,变革合作的经销商更是把改革由市场倒逼到企业自身的改革上,动作更大、系统性更强,可以说是动了大手术。譬如开口笑销售公司借鉴快消品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导入精细化,就是一个系统革命,构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往的全新的卖酒模式,实现了企业自身的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