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本文为“食配商参”公众号原创首发,素材来源均经过当事人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编:冯海涛
零售行业20年,连续创业者,致力于打造农产品流通领域生鲜冷储、批发、配送、零售全链路合伙经营体,深刻沉浸在S2B2C农产品流通链路模型,行业思考者,前行者,联合行业内精耕10年以上的利客农产品流通系统,孵化“食配商参”,这一立志服务于全国613万农产品配送行业的自媒体平台。提出“上线两三天,卖菜多赚钱”的经营逻辑。
责任编辑:冯海涛
“食配商参”第0004篇深度好文
为什么会出现库存金额6000万盘点金额600万?
针对运维人员,我就问了一个问题:
6000万的电脑库存有多少没有出库?有多少没有按照规定出库?有多少是实际的成本价格统计错误的?
他说:我也是刚来,这个系统我不会操作,我跟系统的厂家客服联系了,有很多问题他们都让我自己来想办法,我原来是操作超市系统的,跟这个也差不多,不过,出库我是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来做的,每天都有出库。
不过,出库的时候有很多负库存,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比如说土豆,每天都有什么大土豆出库成为负库存,我要没有办法,问厂家,厂家也不知道怎么办。
还有就是,我发现我们的进货价格有问题,那天,我们早上采买入库的黄瓜是1块钱一斤,下午又补了一次货,买的是2块钱一斤,上午买了80斤,下午买了20斤,一共买了100斤,我一看价格,系统进货价变成1.2一斤了,我们是公式定价,打出来的配送单显示,我们的配送价格是1.5一斤,下午买的黄瓜都亏着5毛钱在卖。
更离谱的事情是,第二天我们采购觉得黄瓜要涨价,已经2.5一斤了,就买了500斤放到库房里了,我一看系统,价格还是1.5在卖,我赶紧改配送单价格,要不一斤我们就得亏1块钱。我一问才知道,采购早上没有来得及做入库。可后来补完入库单发现,进货价变成2.29了,我赶紧把这个事情跟我们经理报备,经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跟他说,你现在查一下你黄瓜的库存,他查了一下说,黄瓜没有出库,还是600斤,客户订的一级黄瓜,二级黄瓜,三级黄瓜都是负库存。
我给他讲了一下解决方法:第一,出现负库存一定要查源头,进行库存调整,第二,移动平均进货价格是跟着你的进货价和库存量有关系的,所以,你需要每天针对系统里面的进价和库存排查一遍,处理6大异常库存问题。
发生了这个事情,我请教了利客科技的张总,想通过系统来解决问题,不想让这个运维人员天天人工处理,张总一句话就指出了问题所在,那就是行业里面的系统服务商都是用的批次结算和加权平均来做的,但实际上,这样做对库存统计的货值很不准确,要用每日加权平均来做。
5400万跟我们仓库人员没有关系
当问到仓库人员的时候,他说:
我们只管到货验收和每周盘点,系统的事情我们也不懂,领导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那天盘点过后,老板说盘亏5400万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家公司要倒闭了,我得投简历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系统不准了,不过我也不负责这些,不过,我自己做了手工账,在我的电脑里,每天出完库之后,我都会统计一下,我的这本手工账跟我们盘点的实际库存金额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最后,这名仓库人员说:帐都算不明白,我们还能正常发工资,这个老板真有钱。
我跟他说:你的工作就是验货入库、把货看好,盘点准确,这里面你没有责任。不过,我很欣慰,你能自己做一套手工账,把简单的进销存做准确,你老板有你这名负责人的仓库管理人员,他是幸运的。
对于你以后的工作,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每天进出货的记录在系统没有更换之前,要做详细备案;第二,对已经有的高库存商品要及时通报给你的老板,不要让高库存全损耗在你的仓库里面;第三,辛苦一些吧,既然系统解决不了你们库存准确性的问题,本来应该周盘和月盘的,建议你组织自己的兄弟们做3天盘点。
最后补充一句话,你所有的数据,不要再沟通运维人员了,他的岗位已经严重失职,系统也让用废了,你直接对接财务人员进行核算账目。
600万的盘存老板骂了我们60天
财务经理哭了,说:我这个月就离职不干了,因为这个事情,老板骂了我们两个月。
她接着说:我们财务的数据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现金流数据,一个是商品流数据,现金流还好,有进出账,商品流这边,我们一直都没有能把公司的利润算清楚。不是我们不会算,是运维那里给我们的数据都是错误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按照系统调出来的数据做月度财务报表,做完利润表后发现,我们的毛利润能达到79%,净利润能达到69%,给我吓一跳。可也没有办法,系统数据不准确,进货价都是错误的,卖出去的货物挣钱还是不挣钱都不知道。我也问过我原来的一位师傅,他在财务做账这块是专家了,结果,他告诉我,在运营数据不准确的前提下,你只能用现金流办法来算你们公司的利润。
反正我这个月就离职了,老板总说我们干财务的帐都算不明白。听说亏了5400万,我也没有办法了。
我跟她说:先不要离职,我跟100家以上食配公司老板聊过,因为系统的原因,算不清账的不少于50家。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跟你也提3个要求:第一,如果系统数据不准确,运维工作人员不懂数据,那只有辛苦你了,从进货和销货两个端口出发,用财务思维,做手工账,不要去管系统的事情;第二,系统错误数据的原因表明上会是流程的问题,实际上是系统根本的问题,是因为系统算账算错了;第三,创业型企业老板满脑门都是客户,发展型企业老板满脑门都是员工,成熟型企业老板满脑门都是烂账,这个很正常,如果创业开始就上了正确的系统,也就不会发生5400万亏空这个事情了。
最后也对你讲一句话,财务在公司就是老板的嫡系,是能为他守住钱袋子的最后保障,出现这样的事情,生气也在所难免。
作为财务人员不要只是干干出纳和会计,要懂得学会经营,做经营型的财务人才。
说给老板们的话价值30万
上面讲的只是我们食配行业的一个典型性经营管理案例,也是我们很多创业做生鲜配送老板的痛苦。
一天24小时,食配老板忙活28个小时,其中有4个小时是老板一个人当两个人在干活。也就是因为这种不惜性命的劳作,对于账目问题和经营问题基本上没有关心的经历,完全在经营中信任系统和财务这两个模块了。
系统库存货值少了5400万,这个问题的表明看似是相关联管理人员责任缺失导致,其实背后却是因为老板身边没有能给他守江山的合伙人出现。即使是自己的媳妇,也很难学会经营型的财务核账逻辑。
知识是第一生命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供职或者创业合计20多年,自2021年起,就立志要做好行业级的食配企业服务。由此,创立了“食配商参”,我们的初创团队是有情怀的,总结下来就是那句话:参谋两三天,老板多挣钱。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不缺乏拼搏精神也不缺乏拼命逻辑,反而缺乏的是参谋和军师。从降本增效,从拓客增利的四个维度来讲,不管你干了30年还是50年生鲜企业,你始终逃脱不了一个事情,学历带来的是盈利,知识带来的是盈利,技术带来的是盈利。
而我们选择的创业合伙方,在行业里排名第三,但知道这家公司的食配企业老板并不多。
合伙之前,我就跟他们的全国市场部战略总监张欣先生谈过很多次,总时长超过10000多个小时沟通。
他跟我讲了一下这家公司的故事。
听完之后,职业和行业的敏感性告诉我,这家公司会是农产品流通领域系统技术层面的黑马。
因为,90%的成本投入是行业的理解和产品的研发。
15年的利客是行业和科技的结晶体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初创、成长、开枝散叶的基因,但这种基因都是跟这家企业的掌舵人有很大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集团企业老板更多的不再是经营企业而是经营自身,天天跑出去,国内国外的考察、学习。
有幸与利客科技全国市场战略总监张欣先生一起探讨行业,把一些我们探讨的思路分享给大家,都琢磨琢磨。
其实站在第三方服务的立场上,或者第三方服务的行业内,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第三方服务的核心是对行业的理解深度,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源代码服务。在软件行业,竞争已经是裤头和裤衩的关系,很少有老板能纯粹的去思考食配行业的问题,特别是资本介入进来之后,利益数据的矛盾和行业经营的矛盾就会很快凸显出来,表现出来的就是,把一套10万的系统,卖给总投资20万的企业。
第三方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食配行业的大脑银行,存进去100个解决方案,交叉出上万个解决方法论。
从08年开始,利客科技掌舵人刘军平先生进入到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启生鲜食材配送系统架构的研发和行业应用思考。
把业务做小,把产品做精,把行业做深,一直都是这家不出名的软件企业的价值观走向
15年里面,利客的这套软件更新频率是行业内最多的,也是用户下沉体验最优质的。
从思维逻辑层面,我们不论做什么生意,都不断在三个逻辑上变换,平台逻辑,经营逻辑,用户逻辑。很多公司的初心都是用户逻辑,为了用户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成本,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陷入经营逻辑中,不断在成本、效率、流量、利润四个数据之间来回拉扯,直到成熟扩张的时候,由于资本的介入,就利用平台逻辑加上营销思维,走上了品牌道路。
商超行业的胖东来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对于我们软件行业来讲,不讲感情可以,但必须讲情怀。长期主义是我们最终的选择方向,因为向哗啦啦的暴雷,不仅仅是现金流的损失,背后是用户企业经营归零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