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抓住机遇 开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24 18:36:51     21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因时应势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下决心把食品工业搞上去”等指示要求,2月1日,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陈伟国、副处长黄海丹等一行5人到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深入了解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尤其是优势细分领域发展潜力,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征询行业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和省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荔琛等协会秘书处负责人参加座谈。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张俊修书记从事食品行业管理30多年,对广东食品产业十分熟悉,他对广东食品工业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食品工业率先发展,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广东粮、珠江水”行业品牌,同时拥有众多知名产品品牌,如海天、王老吉、东鹏、汤臣倍健、温氏、金龙鱼等,成为调味品、饮料、保健品、粮油、肉制品、休闲食品等细分行业的领军者,正是这些优质食品制造业企业的有力支撑,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造就我省食品工业大省的地位。截至2022年11月,我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2003.9亿元,同比增长9.3%。在2022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营业收入排名中,广东省以8150.07亿元居全国第二,山东省食品工业凭借近万亿营收排名第一,四川省食品工业以7501.6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三。

我省食品工业多个子行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据优势。如调味品、饮料、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调味品生产、销售和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省酱油产量492.5万吨,同比增长10.5%,酱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3.3%。广东食品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产品质量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体系。

强势子行业饮料制造业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21年广东省饮料产量达3755.33万吨,同比增长20.8%,增速较上一年提高25.6%,增速比同期全国饮料行业高出8.8%,约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饮料企业产量的20.5%,居全国第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成为风靡全国的健康饮品,东鹏特饮、脉动等功能饮料、特色果醋饮品天地壹号异军突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健康食品已成为食品消费新的增长点。广东省是保健食品生产和消费大省,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食品产值超40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

此外,我省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凉茶、腊味、卤味、中式糕点等地方特色、节令食品很多。在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中,食品类项目达122项,均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如广东“续命水”——凉茶,从偏于岭南一隅,发展到遍及全国乃到全球的植物饮料,是非遗食品保护性发展的典型案例;还有潮汕手打牛肉丸坚持传统技艺,捶打出潮汕地区年产值达百亿元的产业,潮汕手打牛肉丸还被端上了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餐桌;广式腊味制品、广式月饼等也是家喻户晓的特色食品。

张俊修表示,调味品、饮料、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糖果等强势子行业,水产品、乳制品、茶叶等发展基础好的多个子行业都是我省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需要进一步夯实。

加大投入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多年来,广东食品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拥有产业优势,积累了发展经验。但回望历史,我们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张俊修回顾说,上世纪80年代,广东食品行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大量外资、合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工艺技术,让广东成为中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先行者,也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第一大省,开启了品牌化经营时代,当年形成的“广东粮、珠江水”品牌集群至今仍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先进设备进入老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还较弱,加之近年来不少外省视食品工业为支柱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与我们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超越。

食品产业历来是广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因企业发展主要靠自有资金,且广东在食品原料、工业用地、用水、用电以及人力成本较高,尤其是自产食品工业原料短缺,比起如河南等农业大省拥有独特资源禀赋,广东只能“北粮南运”。加之作为传统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项目”“大产业”不多,食品产业大而不强,龙头企业少,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发展成“大品牌”“大企业”。

为此,张俊修提出,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将在近期发布《广东省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在广东食品行业进一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守牢食品安全底线。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可增强其主体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立足“广东好品”,打造名牌强省。通过坚持实施“三品”战略,并建议恢复“名牌食品”评选,营造“广东粮、珠江水”整体氛围等方式加大力度建设广东食品“大品牌”。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提高食品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议针对食品行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共性关键问题,政府扩大投入,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着实解决。出台针对食品行业的倾斜政策,加大对中小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对列入《广东省消费品指南》目录的食品类新品,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评定中予以加分。

深入推行“小巨人”扶大扶强计划,培育更多广东食品“大企业”。选择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明显的食品企业,列入“小巨人”扶大扶强计划。通过金融倾斜、项目投入、科技支撑和产学研结合,促其“弯道超车”,做实做强。

行业统计分析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谋”助手。协会将加强行业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度分析,为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释放信号  广东食品产业做强未来可期

陈伟国表示,今年1月3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开年第一个工作日,1月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描绘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省工信厅厅长徐高冲在发言时再次表态要“加快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尤其要把食品工业搞上去。”工信部门作为食品行业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相关政策,因此节后第一站就来到食品行业协会调研,以便迅速开展工作。

黄海丹在座谈会介绍说,锚定高质量发展要抓住重要关键环节,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食品工业搞上去,我们对食品产业的原料采购、加工基地、购销渠道、产品品牌都十分关注,政府将在近期出台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为此,2月中下旬始,消费品工业处将分片区开展食品产业考察调研,摸清底数,了解当下企业的真正诉求,届时拟邀请协会派员参与,这是制订产业政策的基础;还将针对食品产业发展瓶颈开展全国性考察调研,如针对广东原材料短缺的现状,计划组团到黑龙江、四川、山西、贵州等原料资源丰富的省份开展考察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黄海丹对协会多年来开展的全省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表示肯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该工作,以便及时全面掌握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情况,做出积极的政策调整。

黄海丹提出,我省传统特色产品众多,知名度颇高,如广东卤味,尤其是潮汕卤水(指卤鹅、鸭、豆腐等用卤水制作的食物)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很有名,如何帮助这类产品走得更远?目前广东还有不少乡村亟待振兴,如工信厅挂点涉农县河源市龙川县种植了上万亩油茶,能生产茶油等初加工产品。如何帮助类似这样的地区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让非遗食品、特色食品活态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将“小特产”变成“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陈伟国表示,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食品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广东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其优势“子行业”“大单品”为基础,借由政策东风,重回全国第一大有希望。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食品工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读完啦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了解更多食品营养与健康资讯

可订阅《食经》杂志

订阅热线:020-37613148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