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25 12:22:30     1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区域协同合作常常停留在纸面与口号上,在具有外部性与公共属性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协作失灵问题尤其突出
?由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性,周围地区也会受到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在利益驱使下,地方政府更容易把污染企业迁移至边界地区或放宽边界地区的环境管制,导致边界地区的污染愈发严重
?现有的晋升锦标赛虽推动了地方政府处理其行政区域事物的积极性,但也陷入竞争过度和协作不足的怪圈
⭐准自然实验选取
?大气污染治理在区域协作中具有典型性,本文选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这一政策实验为分析对象
?该政策为国务院于2013年9月10日印发(“大气十条”),要求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仅在部分地区实施存在准自然实验条件。
?该政策同时包含了中央协调(中央政府出席协作小组会议)、重复博弈(每年定期召开协作小组会议)、结果可验(“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检测数据的实时共享)三个要素特征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这一政策实验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该政策解决区域协调失灵的内在机理,并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
?将大气污染的特征(可传输性)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央地关系与地方竞合关系)融入到囚徒困境模型,探讨上述三个要素特征在跨区域协同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构建2013~2017年中国48个主要城市的日均空气质量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样本期内部,分别设出基期,政策宣告期,政策执行期,分期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
?大气污染的可传输性增加了治理难度,地方政府缺乏主动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意愿;中央协调、重复博弈、结果可验分别确保了地方协作的督查机制常态化机制和公信力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就大气治理达成长效合作
?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策略性治理行为,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议召开前的两个月即召开后的一个月内,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最大;长三角地区审计边界地区的治理效应要强于内部地区
?地方政府通过对秸秆焚烧、机动机和企业污染排放等污染源头进行治理整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是政策产生效果的重要渠道
#你要去观世界才会有世界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大气污染 #经济研究 #文献阅读 #研究生日常 #碳中和碳达峰 #绿色发展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