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石墨变金刚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25 08:30:38     1
石墨变金刚

石墨变金刚

金刚和石墨同属碳元素,由于微观结构的排列不同,金刚和石墨便成为“光明”和“黑暗”截然不同的两类物质。

​如同人,若以上进为目标,追求的是妙觉明元、本元明妙的真光明境界,那么就会拥有金刚气质,具光明性,破除虚妄,不为虚妄所惑,就达光明境。

若为生存压力、社会环境、心理机制左右心境,就容易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步入无边苦海。恰如石墨,虽与金刚同源,其结构却松散层叠,易染污浊,稍有施压,便着痕迹,为外境牵引而心神迷失。

释迦牟尼以金刚命名《金刚经》,就是用光明引照,认清苦海无边,令人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智慧火彩,明照深渊,便是无坚不摧的利器,引导心灵重塑晶体结构,击碎心中幽暗排序,破幽冥境,澄澈晶格,心神自明。

虚无缥缈,心无可着落,就是深渊。光在黑暗中照耀,如同日光普照众生,人却浑浑噩噩,忽略而无视,不能领会。石墨之所以不透明,是无明,为幻妄异化所困,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六重天、无色四重天,身在何处而难自知。然而,光明并非外在于黑暗的救赎,它本就内蕴于心,是能照破无明的本体。正如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一旦觉醒,便不再是随境流转的石墨尘屑,而是能自觉、自照、自断的金刚之种。

心有光明,首先在于“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则能静,静则能明。当心神不再追逐外缘的浮光掠影,如同浊水静置,其底层的光明本性便会自然澄现。这内在的光明,不是思维计度的产物,而是如目能视、耳能听一般,是本具的“灵知”之性。它不因顺境而增,不因逆境而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此光明一起,便能照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烦恼、压力、外境,不过心识投射的幻影,如石墨的层叠,看似坚实,实则了无自性。能以智慧观照,不与之纠缠,便是“破幽冥境”的开始。持续的观照,如同持续施加的高温与高压,正是在这心灵的道场中,生命的碳原子开始剧烈振动,挣脱石墨松散的结构,向着金刚那至坚至洁的晶格重新排列——这便是“转识成智”的修行真义。

最终,心神自明,朗照十方。行住坐卧,无不是定;举手投足,无不是光。至此境界,便知《金刚经》所言“应生无所住心”的洒脱,乃是心光自在朗耀的自然状态。回头是岸,岸不在远方,就在此心一念的转变;正知正觉,觉不曾遗失,只需擦去石墨般的无明尘垢,让本有的金刚光明,彻照寰宇。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