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利电子生态总部临近常熟沙家浜景区,坐北望城,朝南向水,置身于典型的江南水乡中。中利电子倡导将太阳能转化为可持续资源,是绿色能源产业的践行者。鉴于此,在设计之初,我们便与业主达成共识:构建一个“取值自然,用之有道”的绿色生态总部,这也是对企业文化最好的诠释。
江南湿热多雨、冬冷夏热,独特的地域气候和生活形成了建筑特有的空间建构方式。我们在设计中积极主张对材料和结构的新解析,注重材料与空间本质的真实表达。1839年出现的光伏技术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能源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时至今日,光伏板的运用还是简单地安置于建筑的屋顶和室外空地,与建筑并无关联。此次设计首次思考了能否将光伏板植入建筑,成为建筑空间建构的要素,既可以发挥绿色能源本身的功效,又能真实、有效地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中,我们尝试将光伏板应用于建筑立面,避免了生硬衔接的痕迹。整栋楼共使用了684块光伏板,装机容量139.08KW。南立面共使用了246块光伏板,有三个平面角度可调,分别对应了上午、中午、下午不同的太阳入射角,可以保证发电效率最大化;东西立面共使用了204块光伏板,屋顶花园的廊架顶部共使用174块光伏板,满足发电、隔热、保温的功效。局部四层大堂和报告厅顶部共使用60块光伏板。整栋建筑理论年发电量152988度,约占建筑年耗电量的25%,按光伏理论核算,平均7.5年收回成本,这是建筑本身对自然最善意的回馈。
将太阳能转换为绿色能源,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是积极探索建筑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它将建筑、生活方式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追求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长效机制。同时,在项目中我们希望以简单易行的技术运用于适合地域气候特征的低成本构造方式,建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低能耗建筑,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荷。
#建筑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 #光伏发电 #工装档案 #绿色能源 #可持续建筑设计
江南湿热多雨、冬冷夏热,独特的地域气候和生活形成了建筑特有的空间建构方式。我们在设计中积极主张对材料和结构的新解析,注重材料与空间本质的真实表达。1839年出现的光伏技术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能源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时至今日,光伏板的运用还是简单地安置于建筑的屋顶和室外空地,与建筑并无关联。此次设计首次思考了能否将光伏板植入建筑,成为建筑空间建构的要素,既可以发挥绿色能源本身的功效,又能真实、有效地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中,我们尝试将光伏板应用于建筑立面,避免了生硬衔接的痕迹。整栋楼共使用了684块光伏板,装机容量139.08KW。南立面共使用了246块光伏板,有三个平面角度可调,分别对应了上午、中午、下午不同的太阳入射角,可以保证发电效率最大化;东西立面共使用了204块光伏板,屋顶花园的廊架顶部共使用174块光伏板,满足发电、隔热、保温的功效。局部四层大堂和报告厅顶部共使用60块光伏板。整栋建筑理论年发电量152988度,约占建筑年耗电量的25%,按光伏理论核算,平均7.5年收回成本,这是建筑本身对自然最善意的回馈。
将太阳能转换为绿色能源,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是积极探索建筑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它将建筑、生活方式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追求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长效机制。同时,在项目中我们希望以简单易行的技术运用于适合地域气候特征的低成本构造方式,建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低能耗建筑,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荷。
#建筑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 #光伏发电 #工装档案 #绿色能源 #可持续建筑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