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廉价易得、带隙可调整、光谱响应范围广、理论效率高、弱光效应优秀等特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层能够吸收能量高于其带隙的光子,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经过热弛豫后,这些电子-空穴对演变为瓦涅尔激子,并在室温下解离为自由电子和空穴,两者统称为光生载流子,分别占据导带底和价带顶的能态位置。(图一如上)
钙钛矿的材料性质:
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以下简称“钙钛矿”)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晶体,化学通式为ABX3。钙钛矿的取名来源于CaTiO3晶体,其中BX6八面体通过共享角的形式形成扩展的三维(3D)网络,A位阳离子填补B−X八面体框架之间的空隙,三者以静电力和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其中A位离子为CH3NH3+(MA+)、CH(NH2)2+(FA+)或Cs+,B位离子为Pb2+或Sn2+,X位被卤素离子I−、Br−或Cl−占据。1978年Weber等人首次报道了钙钛矿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钙钛矿MAPbX3(X = Cl,Br,I)和MASnBr1-xIx。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一系列的钙钛矿材料在化学和物理领域得到研究,直到2009年钙钛矿首次作为光伏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2012年诞生了首个以钙钛矿薄膜为基础的全固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此技术在之后得到迅猛发展。(图二如上)
由于ABX3是一种人工设计的材料,因此钙钛矿电池可以通过改变替换ABX3结构中的部分离子配方,从而调控钙钛矿材料的带隙,使其更接近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想值(33%)。带隙调节直接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如光电转换效率、开路电压、填充因子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带隙通常调节在1.2~3 eV之间。一般来说,对于较小的带隙材料(如CH3NH3PbI3),可以通过引入杂质离子(如Cl-、Br-等)来调节带隙;对于较大的带隙材料(如CsPbBr3),可以通过温度处理来实现带隙调节。通常情况下,带隙较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如CH3NH3PbI3)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开路电压较低;带隙较大的太阳能电池(如CsPbBr3)则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但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同时,带隙可调也使得钙钛矿电池适合作为叠层电池的顶层,与底层电池吸收不同波段的光谱。(图三如上)#钙钛矿吸收层 #钙钛矿材料
钙钛矿的材料性质:
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以下简称“钙钛矿”)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晶体,化学通式为ABX3。钙钛矿的取名来源于CaTiO3晶体,其中BX6八面体通过共享角的形式形成扩展的三维(3D)网络,A位阳离子填补B−X八面体框架之间的空隙,三者以静电力和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其中A位离子为CH3NH3+(MA+)、CH(NH2)2+(FA+)或Cs+,B位离子为Pb2+或Sn2+,X位被卤素离子I−、Br−或Cl−占据。1978年Weber等人首次报道了钙钛矿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钙钛矿MAPbX3(X = Cl,Br,I)和MASnBr1-xIx。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一系列的钙钛矿材料在化学和物理领域得到研究,直到2009年钙钛矿首次作为光伏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2012年诞生了首个以钙钛矿薄膜为基础的全固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此技术在之后得到迅猛发展。(图二如上)
由于ABX3是一种人工设计的材料,因此钙钛矿电池可以通过改变替换ABX3结构中的部分离子配方,从而调控钙钛矿材料的带隙,使其更接近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想值(33%)。带隙调节直接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如光电转换效率、开路电压、填充因子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带隙通常调节在1.2~3 eV之间。一般来说,对于较小的带隙材料(如CH3NH3PbI3),可以通过引入杂质离子(如Cl-、Br-等)来调节带隙;对于较大的带隙材料(如CsPbBr3),可以通过温度处理来实现带隙调节。通常情况下,带隙较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如CH3NH3PbI3)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开路电压较低;带隙较大的太阳能电池(如CsPbBr3)则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但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同时,带隙可调也使得钙钛矿电池适合作为叠层电池的顶层,与底层电池吸收不同波段的光谱。(图三如上)#钙钛矿吸收层 #钙钛矿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