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拍拍家乡风景 #故乡的老屋 #美丽的小山村 #家乡 #记忆里的家乡
#老家记忆
老公喜欢看地图,在屏幕上捏来捏去乐此不疲,我说这乐趣在哪儿呢?然后把我老家捏出来了,确实有一些惊喜,太真切了,老家似乎在变化着,又似乎没变,简单介绍下吧
图一:是村子全貌,就这么大,一个小小村庄,没有自来水,也打不出井水,家家户户自修水窖,全靠下雨储水,自然沉淀净化,土地是山地梯田相对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收多少算多少也不较劲,但是花椒树长得很好,是我们那一带重要的经济作物,几年前政府立碑题词国家花椒示范基地。每年立秋后的一个月是摘花椒的时间,老的少的全民皆兵,都得去,过了时节就落地上捡不起来了,摘花椒这项工作截止目前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相关的突破,纯手工作业起早贪黑,还不能掉地上,所以这个时节也是一个盛况,家家户户出动,人手不足还得雇人,外地人都来我们这打工,自己家摘完了,再去亲戚家帮忙,印象中好像都是去帮姥姥家,机缘巧合的现象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村子里很多人都做花椒生意,电商兴起时已经卖到国外了,再就是县城工厂事业单位上班的,我属于背井离乡出来打工一类的。摘花椒对于年轻人是非常不喜欢的,当时听说我们那要准备全部种果树,我们欢呼雀跃,采摘水果总比花椒舒服,结果没几天又说其实是要全部种成花椒树,我个人非常气愤又绝望,不过都是当时的趣事,现在基本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方式,花椒树主要种在地沿边,粮食再少也还是要种的,每年玉米,大豆,芝麻,红薯,萝卜,谷子都还是可以吃个新鲜,不过房前屋后倒是真的桃李杏树齐全了,只是我没有亲自采摘过。
图二:是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桥,我们叫桥上,以桥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庄子,北庄子姓王,还有少部分姓兰,南庄子都姓赵。右下角的一片青瓦石头房子,是我家老宅所在地,出家门正对着桥北头,我三姑在那盖了一座房子,就是离桥最近的那座红瓦房,仔细看是两座院子并排,因为她有两个儿子,她嫁到了北庄子,跟娘家也就不到100米的距离,所以经常隔桥喊话,大概也就是吃饭了互相叫我们这些孙子孙女外甥们或者捎带些零七八碎东西的,她家买洗衣机比较早,所以也会去洗衣服。我家老宅最热闹的那会儿是奶奶还在的时候,三姑家最热闹的事儿应该是俩表哥一起办婚事,整座桥都很热闹。后面故事很多,总之都成了荒废的老宅。
下篇接图三图四
#老家记忆
老公喜欢看地图,在屏幕上捏来捏去乐此不疲,我说这乐趣在哪儿呢?然后把我老家捏出来了,确实有一些惊喜,太真切了,老家似乎在变化着,又似乎没变,简单介绍下吧
图一:是村子全貌,就这么大,一个小小村庄,没有自来水,也打不出井水,家家户户自修水窖,全靠下雨储水,自然沉淀净化,土地是山地梯田相对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收多少算多少也不较劲,但是花椒树长得很好,是我们那一带重要的经济作物,几年前政府立碑题词国家花椒示范基地。每年立秋后的一个月是摘花椒的时间,老的少的全民皆兵,都得去,过了时节就落地上捡不起来了,摘花椒这项工作截止目前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相关的突破,纯手工作业起早贪黑,还不能掉地上,所以这个时节也是一个盛况,家家户户出动,人手不足还得雇人,外地人都来我们这打工,自己家摘完了,再去亲戚家帮忙,印象中好像都是去帮姥姥家,机缘巧合的现象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村子里很多人都做花椒生意,电商兴起时已经卖到国外了,再就是县城工厂事业单位上班的,我属于背井离乡出来打工一类的。摘花椒对于年轻人是非常不喜欢的,当时听说我们那要准备全部种果树,我们欢呼雀跃,采摘水果总比花椒舒服,结果没几天又说其实是要全部种成花椒树,我个人非常气愤又绝望,不过都是当时的趣事,现在基本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方式,花椒树主要种在地沿边,粮食再少也还是要种的,每年玉米,大豆,芝麻,红薯,萝卜,谷子都还是可以吃个新鲜,不过房前屋后倒是真的桃李杏树齐全了,只是我没有亲自采摘过。
图二:是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桥,我们叫桥上,以桥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庄子,北庄子姓王,还有少部分姓兰,南庄子都姓赵。右下角的一片青瓦石头房子,是我家老宅所在地,出家门正对着桥北头,我三姑在那盖了一座房子,就是离桥最近的那座红瓦房,仔细看是两座院子并排,因为她有两个儿子,她嫁到了北庄子,跟娘家也就不到100米的距离,所以经常隔桥喊话,大概也就是吃饭了互相叫我们这些孙子孙女外甥们或者捎带些零七八碎东西的,她家买洗衣机比较早,所以也会去洗衣服。我家老宅最热闹的那会儿是奶奶还在的时候,三姑家最热闹的事儿应该是俩表哥一起办婚事,整座桥都很热闹。后面故事很多,总之都成了荒废的老宅。
下篇接图三图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