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项研究在德国4处森林样地同时测量森林土壤与穿透雨(throughfall)中的微塑料(>20 µm),发现两类样品在聚合物组成与粒径分布上高度相似:土壤以 PP/PA/PE 为主,穿透雨平均粒径约 62 ± 65 µm,土壤约 65 ± 76 µm,以碎片/薄膜为主形态,提示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大气沉降 + 林冠截留后随雨/落叶输入。基于穿透雨年通量情景重建,团队估算自 1950 年以来的沉降累积可解释当前土壤的微塑料库存量级(中位约数十万粒/m²),印证森林是大气微塑料的重要“汇”,亦可作为区域空气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指示器。
方法要点(原文精华 + 实操提示)
无塑化采样链:玻璃漏斗与玻璃采样瓶,铝箔覆盖;全程棉质工服,设场空白。
预处理与分离:有机层/矿质层样品分别优化分散与去有机;密度分离(NaBr,ρ≈1.5 g cm⁻³)+ Fenton 消解联用。
关键过滤:多处步骤采用 10 µm 不锈钢滤膜进行真空过滤/转移;同时使用 **不锈钢滤膜(5 mm、2 mm、10 µm)**截留大颗粒与洗涤残留。
检测:最终于无机膜上完成成像/鉴定(保证 >20 µm 下限),统计聚合物谱与粒径形态。
? 引用:
Weber C.J., Bigalke M. Forest soils accumulate microplastic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2025). Article 702.(仅学术交流,图表版权归原作者/期刊)。
#微塑料 #大气沉降 #论文速读 #环境化学 #生态风险#微塑料前处理 #微塑料检测 #微塑料研究#第九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
方法要点(原文精华 + 实操提示)
无塑化采样链:玻璃漏斗与玻璃采样瓶,铝箔覆盖;全程棉质工服,设场空白。
预处理与分离:有机层/矿质层样品分别优化分散与去有机;密度分离(NaBr,ρ≈1.5 g cm⁻³)+ Fenton 消解联用。
关键过滤:多处步骤采用 10 µm 不锈钢滤膜进行真空过滤/转移;同时使用 **不锈钢滤膜(5 mm、2 mm、10 µm)**截留大颗粒与洗涤残留。
检测:最终于无机膜上完成成像/鉴定(保证 >20 µm 下限),统计聚合物谱与粒径形态。
? 引用:
Weber C.J., Bigalke M. Forest soils accumulate microplastic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2025). Article 702.(仅学术交流,图表版权归原作者/期刊)。
#微塑料 #大气沉降 #论文速读 #环境化学 #生态风险#微塑料前处理 #微塑料检测 #微塑料研究#第九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