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德国的制药与农业巨头拜耳又上了财经新闻的热搜。自从2018年斥资630亿美元收购美国农业公司孟山都以来,这家百年企业就像踩进了一个无底深渊——17.7万起诉讼、100亿美元赔偿金,还有暴跌的股价。这场豪赌,到底给拜耳带来了什么?
? 草甘膦诉讼:拜耳的噩梦到底有多沉重?
事情的开端,是孟山都的明星产品——草甘膦除草剂。虽然拜耳竭力证明草甘膦是安全的,但美国数十万人提起诉讼,指控草甘膦与癌症有关
➡️ 巨额赔偿金:迄今,拜耳已支付超过100亿美元,但远未结束。剩下的案件,不知道还会让这家公司流多少血
➡️ 股价跳水:从2014年的140欧元跌到现在的21欧元,对于股东来说,这不是割肉,是“连骨头都刮掉了”
虽说拜耳的情况离我们很远,但凡事提前调查风险这件事,真的很重要。无论是买房、换工作还是投资,别被“收益”冲昏了头,想清楚背后可能隐藏的“坑”
为了活下去,拜耳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裁员计划:到2025年,将削减5500个管理岗位和2.2万个普通岗位
? 孟山都的教训:不是每一笔豪赌都值得
拜耳为什么当初敢花630亿美元?因为它觉得这是一场稳赚的买卖——孟山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份额,完全能为拜耳带来无限的可能。但没想到,这场“收购梦”变成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噩梦
? 那么,普通人又该如何避免这种“踩坑”?
✅ 别盲目乐观:无论是投资还是决策,过于乐观很容易让人忽略风险
✅ 搞清细节:拜耳当初可能低估了美国诉讼文化的威力,而我们生活中也要警惕“看起来很美”的表象,比如买房前没调查清楚房龄和隐性维修费用
✅ 保留后路:不要把所有资源押在一件事上,比如买房时不要动用全部存款,给自己留点现金流,总有用得到的时候
拜耳的这场危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它正在加速转型,试图通过裁员、削减成本和开发环保新产品来寻找出路。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麻烦,拜耳会不会扛不住了?” 其实,像拜耳这样的巨头,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坚韧。但未来能否翻盘,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人生不是豪赌,而是更像下棋。每一步棋,都要留一手——无论是钱,还是机会
#德国 #拜耳 #德国新闻 #德国投资
? 草甘膦诉讼:拜耳的噩梦到底有多沉重?
事情的开端,是孟山都的明星产品——草甘膦除草剂。虽然拜耳竭力证明草甘膦是安全的,但美国数十万人提起诉讼,指控草甘膦与癌症有关
➡️ 巨额赔偿金:迄今,拜耳已支付超过100亿美元,但远未结束。剩下的案件,不知道还会让这家公司流多少血
➡️ 股价跳水:从2014年的140欧元跌到现在的21欧元,对于股东来说,这不是割肉,是“连骨头都刮掉了”
虽说拜耳的情况离我们很远,但凡事提前调查风险这件事,真的很重要。无论是买房、换工作还是投资,别被“收益”冲昏了头,想清楚背后可能隐藏的“坑”
为了活下去,拜耳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裁员计划:到2025年,将削减5500个管理岗位和2.2万个普通岗位
? 孟山都的教训:不是每一笔豪赌都值得
拜耳为什么当初敢花630亿美元?因为它觉得这是一场稳赚的买卖——孟山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份额,完全能为拜耳带来无限的可能。但没想到,这场“收购梦”变成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噩梦
? 那么,普通人又该如何避免这种“踩坑”?
✅ 别盲目乐观:无论是投资还是决策,过于乐观很容易让人忽略风险
✅ 搞清细节:拜耳当初可能低估了美国诉讼文化的威力,而我们生活中也要警惕“看起来很美”的表象,比如买房前没调查清楚房龄和隐性维修费用
✅ 保留后路:不要把所有资源押在一件事上,比如买房时不要动用全部存款,给自己留点现金流,总有用得到的时候
拜耳的这场危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它正在加速转型,试图通过裁员、削减成本和开发环保新产品来寻找出路。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麻烦,拜耳会不会扛不住了?” 其实,像拜耳这样的巨头,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坚韧。但未来能否翻盘,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人生不是豪赌,而是更像下棋。每一步棋,都要留一手——无论是钱,还是机会
#德国 #拜耳 #德国新闻 #德国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