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罗振宇老师《文明之旅》之公元1078年。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19 22:06:09     0
罗振宇老师《文明之旅》之公元1078年。

罗振宇老师《文明之旅》之公元1078年。

公元1078年:一条运河为何成了文明杠杆?
这一年,朝廷借着治理黄河,计划“导洛入汴”,把洛河的水,导入到汴河里。
通过这条汴河,能看到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的大变局和大趋势。
汴河,我们能在著名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看到它。
洛河水的冰凌少,泥沙也少。导洛入汴工程完工后,汴河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也不用花大力气去疏浚了。
汴河对大宋朝有这么重要吗?当时全天下一半以上的物流运输,是靠汴河。汴河出了问题,宋朝的大动脉就断了。
因为关中平原的过度开发,生态持续恶化。到了唐朝,关中平原的耕地持续减少,只好从关东往长安运粮。因为渭河的泥沙问题和三门峡的天险问题,漕粮运进长安越来越困难。
五代的皇帝更多把首都建在开封还是因为吃饭的问题。
汴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中国是最早开凿运河的文明之一,吴王夫差开过邗沟,秦始皇开过灵渠,自从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后,运河的地位就越来越凸显。到宋代运河已经变成了国家的大动脉。运河出一点问题,国家就要面临大麻烦。
运河为什么对隋唐之后的中国那么重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总体性的趋势就是中华文明的空间结构,从东西方向上的张力,转换为了南北方向的张力。中国历史就像是在东亚版图上画了一个“十字”,先是从西向东发展,画了一横,再是从北向南发展,画了一竖。
中国的大河主要是东西方向上的,沟通南北只能修运河。毕竟水路运输,速度快、运载量大、成本还低。从黄河到淮河这一段,好多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的。古人要修连通南北的运河,就可以利用这些河道。这些人工渠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汴河”。它不只是开封城的一条物资通道,能把大量的资源调到中原地区来,还是整个中国从东西走向的文明格局,转换成南北走向的过程中的一根关键杠杆。没有它的存在,没有淮河以北一系列支流的存在,老祖先打通南北阻隔,就会困难得多得多。
时代不同了,文明发展的空间逻辑变了,个体选择的方向也要跟着变。
中国这片土地太神奇了,既有天然的好禀赋,又经由中华先祖之手,加入了太多人力的因素,才最终锻造成了今天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
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都是在固若磐石的天然结构里,在最强大的对手面前,加入最微不足道的人力,持续投入,然后等待预期中的变化。
“天人合一”新的解释:别相信天道无情,天道中自有人道的空间;也别妄称人定胜天,人不过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持续努力。
“发大愿、迈小步、走远路、磕长头、不停顿、不着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