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农人 从14年种植花卉,到如今南山的采摘园子,在如今的视角往回看,其实不是个好选择
刚好最近被问的多,索性分享一下,也算给有此打算的人做个参考吧
首先收益/风险比方面,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其实不高,所谓的旱涝保收不适用于农业,一个生产周期内某些细微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收益收到很大影响,果子被虫吃的比被人吃的多的例子数不胜数,理性来讲,农业算是个高风险行业。
收益/成本比方面,那些所谓一年回本“业务”八成都是忽悠人的,其余两成就是基本不挣钱的。举个例子,早年南山草莓确实可以做到一年回本,外加不错的收益,但如今这个行情,种草莓的比摘草莓的都多,价格也是卷到天上,除了这些,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也在攫取草莓种植户的利润,一个行业的超额利润,最终会因为竞争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上升而被抹平。那么剩下的,就是相对周期较长的作物,这又回到了上一条,在没有收益之前,风险都是累加的。
至于渠道方面,就更别提了,市场非常单一,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导致单位面积内较高消费人群每个层级的数量都很难支持与之匹配的消费门店,对于农产品,甚至目前连基础的高中低品质都很难区分,最终的结果,就是种植户稍有不慎便卷入了高产低质的收益陷阱,进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漩涡。
最后,本地关于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配套真的是无力吐槽,举个非常小的例子,棚膜最重要的是透光率,本地薄膜,随便拉出来一张测一下,都是惨不忍睹,真心都是糊弄人的,离了个大谱!
以上,就是鄙人的一得之见,风险与机会,都在上文了
刚好最近被问的多,索性分享一下,也算给有此打算的人做个参考吧
首先收益/风险比方面,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其实不高,所谓的旱涝保收不适用于农业,一个生产周期内某些细微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收益收到很大影响,果子被虫吃的比被人吃的多的例子数不胜数,理性来讲,农业算是个高风险行业。
收益/成本比方面,那些所谓一年回本“业务”八成都是忽悠人的,其余两成就是基本不挣钱的。举个例子,早年南山草莓确实可以做到一年回本,外加不错的收益,但如今这个行情,种草莓的比摘草莓的都多,价格也是卷到天上,除了这些,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也在攫取草莓种植户的利润,一个行业的超额利润,最终会因为竞争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上升而被抹平。那么剩下的,就是相对周期较长的作物,这又回到了上一条,在没有收益之前,风险都是累加的。
至于渠道方面,就更别提了,市场非常单一,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导致单位面积内较高消费人群每个层级的数量都很难支持与之匹配的消费门店,对于农产品,甚至目前连基础的高中低品质都很难区分,最终的结果,就是种植户稍有不慎便卷入了高产低质的收益陷阱,进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漩涡。
最后,本地关于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配套真的是无力吐槽,举个非常小的例子,棚膜最重要的是透光率,本地薄膜,随便拉出来一张测一下,都是惨不忍睹,真心都是糊弄人的,离了个大谱!
以上,就是鄙人的一得之见,风险与机会,都在上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