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上,“四大名酒”尽管在“首评”中没有确立香型风格,而后来却成为了“清、浓、酱、凤”四大“香型鼻祖”和“母体香型”,这恰恰说明一个道理:四大名酒具有与生俱来的香型基因。“四大名酒”孕育出的“四大母体香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奠定了中国白酒香型的基本雏形和框架,为以后各香型的演变和分流提供了基础源头,重要的是,为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打开了蓝图。时至今天,市面上的诸多香型都是以当年“四大名酒”的香型为蓝本而演变出来。“四大名酒”树立了白酒行业的“香型标准”,分别成为了各自香型的领头羊,奠定了白酒“四大元老”的身份和地位。”
汾酒是“清香鼻祖”,其香型个性为:清香纯正、口感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汾酒酿制工技艺是一清到底的清渣法,地缸发酵,一直统领北方市场,显赫一时。汾酒的最大优势是:清香优雅,口味纯净,健康指标先进,最容易与国际口味接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泸州老窖是“浓香鼻祖”,其香型个性为: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冽甘爽,回味悠长。从元代开始至今,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历经了23代人的传承和研究,其特殊技艺都是靠师徒长期的口授心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泸州老窖率先在全行业传导了“泸型酒工艺操作法、白酒尝评与勾兑技术、人工老熟培窖技术、双轮底发酵技术、翻沙发酵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并培养了大批白酒专业技术人才,为现今白酒市场的“浓香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泸州老窖从传统工艺的“总结与继承、创新与发展”方面着手,在实现白酒酿造工艺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再次推动了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
茅台是“酱香鼻祖”,其香型个性为: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茅台酒独特的赤水河地理环境因素成就了中国最典范的酱香酒。茅台镇的特殊位置和气候,使茅台酒厂周围多年微生物的驯化导致车间成为最主要的微生物宝库。除了天然因素外,酿造法的革新还是茅台酒成功的关键,清代茅台已经使用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的工艺,后来多次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固定酿酒风格。茅台生产十分重视当地的环境、季节变化和生态影响,确实是中国和自然关系最紧密的名酒之一,也是神秘酱香诞生于世的密码。这为以后的“酱香浪潮”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西凤”号称“凤香鼻祖”。其香型个性为:浓郁清芬,香气协调,个性峻拔,回味无穷。西凤酒是四大名酒中最典型也最具个性的名酒,这个老牌名酒在第一、第二届的中国评酒会上均榜上有名,可是第三届没有获得金奖,不是酒不好,真实原因是因为在各个香型中它都排不上号,它不属于浓、清、酱三大香型,但是酒确实又是好酒。于是,推出了自己的新香型:凤香。1994年,国家颁布了凤香标准,这也成为今后许多名酒的仿效例证。
“凤香型”首先是地理历史因素决定的。西凤酒产自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按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当地有泉水水质异常好,菜放置其中多日不坏,妇女饮用可以增加皮肤光洁度,此泉水证明了柳林镇的水土之美。
西凤酒的酿造过程中有三个突出特征使其香味独特:1、窖池每年更新一次,去掉老土换上新土,和泸州老窖等迥然不同,这样其浓香就不露出来;2、发酵周期只有10多天,是17个名酒中最短的,所以出酒率高,这也是其稀罕处;3、储藏容器是当地妇女流传下来编制的一种柳条框,内壁糊以麻纸,涂上猪血,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子油等物按照一定比例去混合,配合以涂料涂擦,再晾干,称之为“酒海”。“西凤”的凤香型具有特殊的酸、甜、苦、辣、麻等诸味调和后的独特风格,带有泥土香味和酒海带来的特殊香味,这种“挺拔”的酒体风格,是西北黄土地的某种象征。
中国北方的酒在历史上一直都以汾酒为基准,是绝对的清香型体系的天下,可是,就在这种汾酒包揽“北酒”天下的时候,西凤却以其独特的香味,获得了自己的地位,打破了汾酒的江湖,为白酒的香型格局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
“母体香”确立了酒种的地位和格局
建国以来,五届“全国评酒会”共评选出十七大“中国名酒”为推动白酒产业技术进步、传承中华国酒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的献,为大国之酿注入了不朽灵魂。从第一届评酒评出“四大名酒”恰巧成为后来的“四大母体香型”,到第三届正式引入香型标准。香型一直在左右和影响中国白酒的格局。可以说,没有四大母体香型,今天这些赫赫有名的白酒品牌,就失去了品质的根基和灵魂,香型的命名诞生,至少有三大不可磨灭的产业价值和历史贡献。
一、确立名酒基准,传播香型文化
“全国评酒会”确立了“中国名酒”的基本标准和价值方向——即“锻造卓越精湛的品质风格”和“传承悠久高尚的白酒文化”。这两条准,一条基于工艺风格层面,一条基于品牌文化层面,确立了不同酒种间的风格地位和价值标准,使浩瀚华夏之名酒,有了崛起于世界名品之林的坐标和方向。
二、创立香型体系,影响产区格局
三大主流香型(酱香、浓香、清香)和后来凤香型的确立,并衍生出沿用至今的共计十一个“香型体系”,奠定了色、香、味、格的初步标准,并首次对香型风格做了语言个性描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白酒香型的命名确立,是白酒评判的一项创举发明和巨大贡献,为传承和保护民族产业优秀独特的酿制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地缘理论”支持;为中国白酒市场“品类竞争”、“生态产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推动技术进步,丰富多香品格
在白酒领域,因为工艺技术不同,酒体风格多样,这为创立名酒评审制度和考核标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了以“省评委”为单位的“全国评酒队伍”的网络雏形,在全国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以感官检验产品质量”的评酒技术队伍,整体推动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多种香型的创新发展,最终产生11种不同风格的酒体香型,以及后来的“绵柔型”、“年份原浆”等概念香,再造了市场竞争格局,为白酒品种的百花齐放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