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自2016年后近十年来的首次重大调整,新办法计划2025年底实施,标志着认定工作进入质量导向新阶段。修订旨在推动“创新质量实质化”
主要变化包括:
1.知识产权评价体系需要重构。新办法进一步强调知识产权需“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专利质量与产业化效益将成为评分重点。
2.现行分类评价体系中的Ⅰ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等)和Ⅱ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将继续保留。但软件著作权等Ⅱ类知识产权的评分权重将降低,且仍仅限使用一次。
3.为防止突击申请专利,当年申请的专利不得用于当年申报,企业需提前2-3年启动知识产权布局。
4.研发人员定义回归创新本质。新办法将更加聚焦实际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核心人员,不再简单以学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可以提供技术工作成就等其他技术证明。这一变化有利于研发实践能力强但学历结构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真正实现“以能力论英雄”。
5.研发费用比例大幅简化。据草案内容,研发费用比例预计调整为两档体系:(1)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4%(2)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3%相比现行政策,新标准对中小企业更为友好。境内研发费用占比维持不低于60%的要求不变。
随着最终版办法及配套《工作指引》将于2025年底,最迟2026年初,修订后公开发布,现在企业需以动态合规视角,来重构今后的政策形势的变化。合规化,才是以后政策项目的大趋势。#高新科技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创新驱动发展 #项目申报 #企业服务
主要变化包括:
1.知识产权评价体系需要重构。新办法进一步强调知识产权需“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专利质量与产业化效益将成为评分重点。
2.现行分类评价体系中的Ⅰ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等)和Ⅱ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将继续保留。但软件著作权等Ⅱ类知识产权的评分权重将降低,且仍仅限使用一次。
3.为防止突击申请专利,当年申请的专利不得用于当年申报,企业需提前2-3年启动知识产权布局。
4.研发人员定义回归创新本质。新办法将更加聚焦实际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核心人员,不再简单以学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可以提供技术工作成就等其他技术证明。这一变化有利于研发实践能力强但学历结构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真正实现“以能力论英雄”。
5.研发费用比例大幅简化。据草案内容,研发费用比例预计调整为两档体系:(1)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4%(2)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3%相比现行政策,新标准对中小企业更为友好。境内研发费用占比维持不低于60%的要求不变。
随着最终版办法及配套《工作指引》将于2025年底,最迟2026年初,修订后公开发布,现在企业需以动态合规视角,来重构今后的政策形势的变化。合规化,才是以后政策项目的大趋势。#高新科技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创新驱动发展 #项目申报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