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酱香型白酒为何要“重阳下沙”?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0-18 22:11:16     0
酱香型白酒为何要“重阳下沙”?

酱香型白酒为何要“重阳下沙”?

酱香型白酒为何要“重阳下沙”?

重阳时节,酱酒新的酿造轮次即将开始,而第一道工序便是下沙。

何为“下沙”?
“沙”是酿酒原料红缨子糯高粱的别称,红缨子糯高粱为茅台镇特产高粱,粒小皮厚,扁圆结实,与赤水河沙颜色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之为“沙”。早年酿酒师傅们去赤水河挑水酿酒,久而久之,人们便把每年挑水酿酒的第一道工序称为“下沙”。
在酿造过程中,由于所投高粱完整程度不同,于是会产出不同的酒: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

为何重阳下沙?
①:赤水河清了。“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茅草青青赤水流,扁担悠悠挑两头,挑来河水贵如油,煮出美酒冠九州”重阳节至次年端午,茅台河谷雨季已过,赤水河河水会由“赤”变“清”,正宜酿酒。
②:高粱红了。重阳红缨高粱成熟,成熟的新鲜高粱正是最佳的酿酒原料。
③:天气转凉。重阳茅台地区温度会降至25摄氏度左右,便于控制发酵过程,更有利于微生物体系的培养。

下沙工序
①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向适度粉碎的高粱泼上90℃以上的热水,也称“发粮水”,所加热水占原料51-52%,边泼水边翻拌,使原料吸水均匀;接着加入5-7%的母糟再次拌匀;然后堆积润料10个小时左右。母糟是上一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
②蒸粮。俗称“蒸生沙”。先在甑蓖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1小时内完成上甑,圆汽后蒸料2-3小时。此时,约有70%的原料被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次泼上80℃的热水,称为“量水”,量水约占原料的12%,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
③摊凉。泼水后的生沙,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精度为30%的尾酒,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④收堆。当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大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且匀,冬季较高,夏季较矮,堆积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⑤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控制在35-48℃之间。

至此,“下沙”结束。

#重阳  #下沙  #12987  #酱香型白酒  #酱酒工艺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