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一种“小而精”的公司,有2-3名成员,但在线上,我们可以与成千上万人连接,年收入可达千万。\n \n这事儿听着玄乎,真见了才知道,一点不神奇。传统公司几十号人忙得脚不沾地,年利润可能还不如人家3个人干一年。不是人家运气好,是路子走得不一样。\n \n我认识个团队,俩姑娘,做儿童绘本精读。没办公室,就在家里办公,一人负责选书写解读,一人负责运营社群和直播。去年流水1200万。咋做到的?\n \n她们就抓一个点:3-6岁孩子的妈妈,没时间给娃读绘本,又怕错过启蒙关键期。所以她们把每本经典绘本拆成10分钟音频,带妈妈们抓重点,再给配套的亲子游戏方案。\n \n妈妈们花99块买个年度会员,就能听所有内容,还能进群问问题。\n就这一个点,她们做了三年。没扩招,没搞新业务,甚至连客服都外包了。俩人每天干的事就三件:找绘本、写解读、晚上直播答疑。\n反观不少公司,5个人的团队,又是做公众号,又是拍短视频,还要搞私域和电商,最后啥都没做好。不是人不够,是撒得太开,没聚焦。\n \n小而精的公司能成,核心就二个逻辑。\n第一,把“重”的全甩掉,只留最赚钱的部分。传统公司要租办公室、招行政、搞财务、做后勤,这些都是成本。\n \n第二,线上连接的不是“人”,是“同类人”。大街上的人再多,不是你的客户也没用。小团队厉害在,能精准找到一群有同样痛点的人。\n \n有个3人团队做电商选品,专做中老年女装。他们不搞设计,不办工厂,就每天研究老太太们在直播间问啥、搜啥,然后去找工厂定制。比如发现老太太们冬天爱穿带口袋的棉袄,他们就盯着这个需求,找工厂做了十几种带口袋的款式,在抖音上卖爆了。他们就练了个本事:比工厂懂用户,比用户懂工厂,这就够了。\n \n想做小而精的公司,该怎么起步?\n先找个“窄得不能再窄”的赛道。别想着服务所有人,就盯一类人的一个具体需求。比如“上班族的午餐”太宽,“程序员的低脂午餐”就窄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太宽,“小学生的作文开头怎么写”就窄了。赛道越窄,你越容易做到“懂行”,客户也越容易找到你。\n \n然后问自己:这件事,能不能只靠2-3个人干?如果需要5个人以上,要么是你想多了,要么是没找到偷懒的办法。比如做知识付费,课程录制可以找外包,客服可以用机器人,你只需要专注写内容。能外包的全外包,自己只抓最核心的——那个别人学不会、抢不走的本事。#Allin我自己 #生活哲学家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