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的酱酒笔记——
? 开篇划重点
总有人问我:"茅台镇酱酒为什么贵?"
答案就藏在"12987"这串神秘数字里。
它不是密码,而是传承千年的酿造法则,今天用3分钟带你看懂酱酒界的"基因序列"。
? 12987=酱酒的DNA
1年周期 | 2次投粮 | 9次蒸煮 | 8次发酵 | 取酒
(建议收藏这张工艺流程图??)
❶"1"年酿造马拉松
❌ 普通白酒:7天发酵+30天出酒
✅ 酱酒工艺:春种到秋收的完整轮回
▫端午制曲(40℃高温让小麦"发汗")
▫重阳下沙(赤水河清澈时投红缨子糯高粱)
▫历经24节气,365天不间歇的微生物驯化
冷知识:酱酒厂没有淡季,端午踩曲的女工一天要踩出5吨曲块!
❷"2"次投粮的智慧
▫第一次"下沙":整粒80%(破碎率≤20%)
▫一个月后"糙沙":加入剩余20%新粮
底层逻辑:首次投料养微生物,二次投粮激发发酵活力,就像先烧柴再添火
⚠ 警惕伪坤沙酒:单次投料的酒体单薄,缺少层次感!
❸"9蒸8酵"的涅槃重生
▫ 九次蒸煮:
头两次蒸粮不取酒(蒸熟→摊凉→加曲)
后七轮边蒸粮边取酒(高粱越蒸越少,酒香越熬越浓)
▫ 八次发酵:
"阴阳双修"工艺——
① 30天开放式高温堆积(阳发酵:富集微生物)
② 30天封闭式窖池发酵(阴发酵:转化香味物质)
科学依据:堆积温度达60℃时,产香菌群活性达峰值(国标检测核心指标)
❹"7次取酒"的七重境界
(建议对比品鉴七轮次酒体特征?)
轮次 酒精度 风味特征
1轮 ≥57% 酸涩明显(基酒占比10%)
2轮 ≥54.5% 水果清香(基酒主力)
3-5轮 53.5% 酱香突出(黄金轮次)
6-7轮 ≥52% 焦糊香(老酒必备)
行业真相:市场上所谓"七轮次原浆"多为营销噱头,真正好酱酒必须勾调七轮次!
? 为什么12987不可复制?
❶ 时间成本:1斤酒消耗5斤粮,但5年窖藏才是真正的成本黑洞
❷ 地理约束:茅台镇特有的紫红泥窖池+本地小红粱+赤水河谷微生物群
❸ 匠人门槛:28道工序需30年经验舵,机器无法替代"看花摘酒"绝技
? 刘冰的避坑指南
✔ 认准"大曲坤沙12987工艺"标识
✔ 七轮次酒体需勾调,单轮次酒慎买
✔ 执行标准GB/T26760(优级)
#传递酱酒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酒文化 #刘冰的酱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