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到洲际&英迪格,再到今年的香格里拉,我绝对拍胸脯认领“L陪伴型选手”一职。
同为酒行业和展会主办方,见过年年向上的爽文兑现,也亲历着消费/品牌双双缩水的寒冬。如果说酒行都有大周期,起起伏伏是轮回。那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大数据给“键盘戾气”送上了扩音器的话筒。
虽说今年关于场地小、IB少、换票慢、给酒抠、脸子黑;打卡排队堵路;没深度…类的吐槽层出不穷。
但不同的偶发情况本就会造成个体感受天差地别,最多的发声只有“夸”“骂”两端,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当然,作为买票进场的纯观众,我肯定也希望我的体验好!最好每家都能招手呼唤;微笑讲解;免费斟满;新品/进阶一杯杯;临走再送伴手礼+挥手告别(做梦中…)。但这样的体验多半意味着:要么活动没人;要么门票逆天,大客户vip专场。
至于面积今年虽然小了一半且品牌减少,但比起去年两个酒店间室内户外绕来绕去,我也未尝就觉得那体验比今年爽快多少。
加之市面从不缺深度爱好者与品牌共创的进阶威士忌活动。想更深入晋级喝贵点、喝好点的,也完全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活动。
大型展本就该是:以低门槛和钩子,让更多人有机会试到。能先给大众个理由,看到大门才最重要。
在我看来大型活动能有2成人点赞,5成人接受,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剩下2成的不高兴 还外带1成互联网放大镜。所以,不满的声音也正常。
若真是无差评的活动,那大概率也是因为——去的人不够多。
市场消费息息相关品牌费用,活路唯有扩展新生力量,让金字塔底更大更稳,才有向上的空间。哪怕都是看热闹的,哪怕就为领免费礼物 喝免费的酒,也没关系。毕竟基数够大就会有更多转化的机会,入坑多了,品牌盈利,才能有更多的经费去支撑专业爱好者的期待。
在当下都不富裕的环境里。主办方从备展到宣发;参展商从人力物力、到策划搭建,都能看出在艰难中的全力以赴。就算这届L或许不是你、你想要的样子。但L也终究是L。在这个下行市场,消费和盈利都捉襟见肘的当下,如此的呈现,真的已经觉得太过不易。
人多才会有机会有以后,才能有机会让展变成大多数人期待的模样。我觉得,瑕不掩瑜。当下交出如此的呈现,L真的挺好的❗️
#WhiskyL2025 #喝全球洋酒来whiskyL #whiskyL #whiskyl酒展 #国际潮流烈酒展WhiskyL#北京威士忌节
#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