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总体研发、装备制造为主的中国商业航天“供给侧”产业链建设逐渐完善,进入发展快车道,2025年,商业航天创业将迎来全新的格局。未来商业航天创业风口在哪?有哪些行业和公司值得关注?初创公司们又会遇到哪些行业挑战?\n \n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火箭总体、卫星总体、火箭及卫星零部件、卫星应用、太空服务5个行业分类,为大家介绍值得关注的初创公司。\n \n01、商业航天拐点出现\n \n202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第2个10年的开端,也是中国商业航天的第一个拐点。\n \n首先,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航天已经基本完成了“供给侧”供应链的产业建设。\n \n从核心新材料、3D打印新工艺,到针栓喷注深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可回收火箭;再到激光通信卫星在轨验证以及各类遥感、通信卫星星座的建设,代表着商业航天进入发展的快车道。\n \n尤其是GW和千帆星座的开建,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待发射卫星接近900颗。另外,中国商业火箭市场也有8款可回收火箭将要在2025年迎来首飞。频繁的商业活动将加速行业格局的形成。\n \n这预示着:未来5年,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将更多的从“供给侧”的航天制造业,投入到航天应用和服务为主的“需求侧”,遥感数据应用、卫星宽带通信、导航增强等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n \n02、商业航天初创公司研究\n \n过去半年里,你好太空深入调研统计了共计91家2020年后成立的商业航天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都处于发展的早期,集中在天使或种子轮融资阶段。\n \n其中包括:火箭总体企业16家、火箭零部件企业5家、卫星总体企业15家、卫星零部件企业28家、卫星应用企业15家、在轨服务企业5家、新工艺新材料企业4家、计量测试企业2家、发射服务企业1家。\n \n其中,卫星应用、在轨服务等需求侧的“服务型”企业占比逐年递增,20、21年均为26%,22年增长至36%,23年为45%,24年有所回落,占比29%,但依然高于20及21年。\n \n这个数据也基本印证了我们对未来5年商业航天创业方向的判断。\n#商业航天 #初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