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所在的行业,请查一查下面的标准:
GB/T 18916系列,用水定额标准有了吗?
GB/T 32151系列,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有了吗?
工信部认可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有了没?
工信部认可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有了没?
如果都没有,恭喜你发现了所在行业ESG项目的相对蓝海:建立行业的ESG相关实务性标准,让所在行业ESG配套更为完善,让企业在标准构建中抢得先机,(如果顺利)自己也能成为行业标准的起草成员,这是三方共赢。
行业:我国ESG相对落后于欧美等地,在ESG相关标准方面也是如此。除了事关企业披露,人人盯着的几个交易所和财政部的大标准规范,还有用水定额,温室气体,绿色制造等一系列泛ESG标准亟待落地。由于资源有限,我国泛ESG标准体系建设通常采取1+N模式:国家出台标准指导性通则(所谓的“1”),各个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完善各自的细分标准(所谓的“N”)。
按最近形式来看,各个行业也很有意愿去建立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因为这符合国家大战略和行业出口需求。行业协会也希望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做标准是要收钱的),企业也有一定意愿去Buy in,因为这和所在行业话语权,以及企业利益息息相关。
企业:那么企业有意愿去做吗?大概率是有的。如果说ISSB,披露准则等大标准管的是企业考试“考什么”,以上我提的细分标准就是单科的“评分细则”,给考生机会去参与修订评分细则,天底下这样的好事儿可不多见。
以我上一篇文章提示的水资源税减免政策为例,企业能够享受政策的前提是所在行业已经建立了用水定额国家标准(GB/T 18916系列),并且核算能够优于标准规定的工业用水定额先进值。如果你们所在行业连用水定额国标都没有,那享受水资源税减免政策又从何谈起呢?此外,大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是相比小企业能获取行业优势的,这点就不展开了。
个人:对个人来讲有什么好处?上面那些标准都是以后能够奠定所在行业ESG发展基石的标准,参与进去,细心研究,哪怕署不上名都是跳槽时可以说到的经历。如果能署名,那更相当于ESG这行的作品集了,因为后面每一个标准应用人员都能看到参编人员名字。
如果想更进一步,思考除了ESG之外的职业生涯路径,这部分工作也可以让大家初窥企业中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叫做标准法规部门、公共事务部门等等)的工作方式方法,即“立足企业需求,推动行业进步,打造个人影响”,为更广的职业可能性做准备,多开一条复合职业路径。
有其他想了解的内容可以留言。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