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为什么甜红被边缘化?

作者:本站编辑      2025-05-12 05:13:07     0
为什么甜红被边缘化?

为什么甜红被边缘化?

甜型葡萄酒在国内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记得小时候接触到的葡萄酒,酒精度数不高,当时一直是把葡萄酒当做饮料来用。只是到了后来自己在从事葡萄酒行业时,甜型的葡萄酒逐渐被边缘化。\n \n从历史角度来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内消费者逐渐接触到国际主流的干型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比如被神话的波尔多。通化等传统甜型酒品牌因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50%跌至1%。倒闭破产重组仿佛成了那个时期国产葡萄酒厂的宿命。\n \n同时大量小作坊使用“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加水)勾兑劣质甜型酒,以低价倾销市场。这些产品严重损害了甜型葡萄酒的品牌形象,导致消费者对甜酒产生“廉价”“不健康”的负面认知,短时间之内无法祛除这一认知。与此同时,狼来了!中国加入世贸之后,进口葡萄酒的涌入加剧了市场竞争。澳大利亚、法国等产区的干型酒凭借品牌效应和成熟的市场营销占据高端市场,而甜型酒则被定位为小众或低端产品。\n \n从销售角度来说,甜型酒常被视为“入门级”或“不专业”,高端消费场景更倾向干型酒。例如,WSET品酒师考试对干型的推崇,无形中拉大了普通消费者与甜型酒的心理距离。从这两年的销售情况来说,甜白葡萄酒中以雷司令 麝香为代表异军突起,在年轻人消费市场有了不错的口碑,一定程度上甜白有了希望,可甜红还是在低端和入门中徘徊,零售端为此选择也会是格鲁吉亚 摩尔多瓦等传统的大批量甜红作为推荐,无形中固化了甜红的低端共识。\n \n从消费者认知层面来说,现代消费者更关注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饮品,甜型酒的高糖与健康潮流相悖。尽管部分甜酒(如冰酒)通过高端化转型吸引细分市场,但整体仍难以扭转固有的负面印象。\n \n从推广角度来说,业内与消费者一直把葡萄酒以及葡萄酒文化定义为国外的舶来品形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哪怕是听不懂和尚在念啥,只要有声儿,嗯,这就是砖家。放弃了对文化的自我定义,自然而然人家的月亮就是那么的圆,我们的月亮就是那么的方,割不掉的辫子延续到了葡萄酒上——阿Q#葡萄酒知识 #酒知识和文化 #葡萄酒 #葡萄酒世界 #一起来聊酒 #知识薯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