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正经的文章,因为这个话题挺有意思。\n \n公认的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指1990年-2020年,2020年以后的日本经济已经走出困境,代价是“送走了一代人”。在一个长达三十年的经济衰退低迷周期里,酒业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n \n在日本,能够跟中国的白酒对标的,是清酒,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日本清酒行业在1990-2020年三十年间,经历了显著的消费下滑(公开报道数据不一致,有称下降超60%,有称下降30%,但不影响“显著下降”这个结论),经济衰退低迷周期里,非必要消费品下降合情合理。\n \n但深究后发现,在这三十年间,清酒行业整体下降的背景下,隐藏着清酒行业结构化的转型,体现有三:\n \n低端“一般酒”跌幅最大,而中高端“特定名称清酒”不跌反升。低端清酒因为品质和营销恶劣被更低价的烧酒替代(价格约低端清酒1/3),烧酒消费量在此期间翻了约14倍;而高端清酒(例如獭祭等)逆势上扬,成为礼品和宴席市场主力,呈现出高端有市场,低端无消费的两极分化。\n \n 清酒出口国际化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在2024年,清酒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435亿日元,较2020年增长1.8倍,覆盖80个国家。这其中,日本料理的流行功不可没,因为清酒大多还是以“高档酒店+日料+酒馆”三级体系渗透。\n \n 价格结构性上涨,尤其高端清酒。普通清酒平均出货价格从1990年的550日元上涨到2020年的750日元,涨幅36%,而高端清酒出货价是是普通清酒平均价的十倍以上(中国白酒其实也有这个特征,高端白酒出货价是普通白酒平均价十倍以上)。\n \n基于以上三点,来思考我们国内白酒行业可能的趋势,判断如下:\n \n第一,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大概率会出现向两头挤压的情况,白酒市场呈现哑铃形态,即最高端白酒和最低端白酒都有市场,而中端白酒只能自降身价来求生存,往高端发展路子更窄。再大白话一点就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高端系列)和二锅头日子相对好过一点。\n \n第二,国际化是第二增长曲线。白酒一直在推国际化,但都不太成功,一是高度酒不如中低度酒好国际化,很多老外不习惯这么高度白酒;二是确实缺乏优质的推广体系,例如日本料理搭配清酒推广那种绝佳的场景,国外的中餐厅都不怎么推中国的白酒,更多就是个吃饭的场景。所以这个第二增长曲线要突破任重而道远。\n \n第三,价格上涨?。目前具备涨价基础的,大概也只有哑铃两端的酒企(例如茅台和二锅头),其他都需要消化库存,暂不具备提价空间,当务之急是恢复到市场价销售。\n \n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