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饮酒的现实
一线城市:60%药代每月饮酒>3次
县域市场:85%药代承认饮酒是开发客户的必要手段
器械/药品差异:耗材代表饮酒频率比药代高40%
酒精带来的销量
酒量估值:能喝半斤白酒的代表季度业绩高20%
代偿机制:每场酒局≈节省2次正式拜访
地域差异:北方市场酒文化渗透率比南方高50%
❗上述数据有出处,自行查看,喝酒实质是官本位和服从性测试的体现。官本位在北方体系中影响巨大,所以酒局显得无比重要,实质上,并没什么卵用,没有核心利益输出,喝到死也是你活该
不同年代的代表sightsee
80后代表:酒桌是战场,醉倒=诚意
90后代表:50%拒绝非必要饮酒,倾向学术推广
00后代表:90%将无酒应酬能力写入求职诉求
❗酒局喝得是胃病,喝得是健康,喝得是心累
看不见的真相
短期收益:酒桌上获得的信息存在偏差,很可能被骗
长期代价:依赖酒精建立的客情崩溃率高达70%
不想喝怎么办?
三不原则:
✓ 不主动提议饮酒
✓ 不参与拼酒游戏
✓ 不报销酒类消费
场景转换:
✓ 将酒局转为晨跑/午茶/夜读等健康场景
2025年酒精消亡时间表
政策倒逼
- 酒类消费列入医药行业重点审计项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禁酒令
❗别不当回事,不到回事的离进去不远
代际更替
- 90后管理层占比>60%,推动去酒精化考核体系
- Z世代医生偏好数字化沟通,酒桌影响力衰减
❗❗❗不排除有些250,另当别论
我们卖的是科学,不是酒精;建立的是信任,不是麻醉
#医药代表 #医药学术推广 #少喝酒不劝酒 #喝不了一点 #酒局 #酒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