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副处级领导吃饭,他只喝一瓶啤酒,喝酒吃饭不再是重要标准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5-13 09:00:53
18
人心向善,天地无言。想要领略人性的变迁,不妨从一桌酒局说起。
眼下的领导干部,已是另一番光景。从前,他们无时不刻都被人请着吃喝,恨不得浑身上下都是酒气。如今,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位正科级领导,竟然被请了三次,才肯赏脸出来共进晚餐。作者费尽心思,将领导的同学也拉来作陪,却发现对方依旧谨慎。“不去好的饭店,不抽好烟,不喝好酒,不要有多人参与。“领导的嘱咐,仿佛再次敲响了警钟。曾几何时,体制内的人员,地位高低竟然能从酒桌上一眼看出。越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电话不断,天天应酬。反之,若是很少有人约请,那就意味着无足轻重。不是你不想结交朋友,掌握资源,而是对方根本看不上你。但现在,一切都成了过去时。领导干部不再热衷参加各种酒局,下班后回到家中陪伴家人。有的人干脆干脆改喝茶,不喝酒了。这与权力大小并无关系,关键在于,如今已经有太多人,因为酗酒而遭殃。年轻干部酒后肇事,直接丢掉了公职;五十多岁的干部醉酒后睡去便再也醒不来,同桌的人付出二十万才得以解决;还有干部长期酗酒,最终病退,无奈丢下老婆孩子。人心还是善良的,只是身体跟不上了。这些年来,身边上演的种种悲剧,让大家不得不正视问题的严重性。越是高位,越是不能沉沦于酒精的诱惑之中。一个顺风顺水的人,一旦被酒精击垮,后果往往是难以想象的。如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科员,无论有权无权,只要能不喝酒就尽量不喝。越是不喝,越是清闲自在,身体也越发康健。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必然结果。过去的酒局,曾经代表着地位的象征。上级部门来检查工作,总是要等到中午才出发,到达现场后又是一阵吃喝。如今,却是早上就出发,检查工作后便赶紧回单位,再也不去外面吃喝了。这种变化,之所以会发生,无疑源于一个普遍的共识: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人们已经看清了酗酒的危害,更加重视起身心健康。权力大小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清明正直反而更受重视。还记得作者邀请那位正科级领导共进晚餐的场景吗?三次约请,对方才肯赏脸而来。然而,即便是在一家中档水平的饭店里,领导也不愿意放开手脚,只点了一瓶啤酒。作者带了两千多元的好酒,结果最后一滴也未被饮尽,白白浪费了。领导的谨慎,似乎并非出于对作者的不信任,而是出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这个讲求廉洁自律的时代,即便是在亲朋好友面前,他们也不愿意放纵自己。这种变化,无疑令人钦佩。我们不能忘记,正是这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如今,他们表现出的节俭、克己,更让人肃然起敬。有权有势,却不沉沦于物质享乐之中,这种品格,实在难能可贵。或许,我们应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迁?造成这一变化的,绝非偶然。我们不难发现,酗酒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有的人甚至因此丧生,留下老婆孩子无依无靠。这些惨痛的教训,无疑让每个人都有所警醒。一个人如果沉沦于酒精,不仅伤害自己,也会牵连家人朋友。尤其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更应当时刻谨慎自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众人效仿的标杆。人性的变迁,往往源于一个个细微的改变。从前,我们习惯将酒桌上的排场作为评判一个人地位的标准。如今,这种标准已经彻底颠覆。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品质。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个时代,也祝福那些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领导干部。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必将为我们这个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