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北京的漫天柳絮过后,人们尚未品味够春天的景色,夏天,在一杯杯啤酒撞击声中,如期而至。当然,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摊,那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虽不能在马路边烧烤摊恣意挥洒,但能唤来三五好友,能聚合二三家人,啤酒一定是打开夏天模式的一种方式。
燥热的夜晚,借助啤酒的清凉消散暑气,饮到恰到好处,七分清醒,三分醉意,不负人间最美四月天。
啤酒的起源
早在8000多年前,便开始用谷物酿酒。而4000年前生活在两岸河流的的苏美尔人,已经学会了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多种啤酒。
等到公元前2100年,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发布的法典中,将酿酒师的法律规定成文,足以可见,啤酒对当时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力。
啤酒的兴盛与发展,离不开农业与生产力的进步,让粮食在满足饱腹的前提下有剩余,为啤酒酿造行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其实啤酒对于我国来说并不算是舶来品,原始啤酒大概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形成消费市场则是在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起了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也就是今天哈尔滨啤酒的前身。
还有190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青岛合营创办英德啤酒公司,也就是青岛啤酒厂前身,自此之后,啤酒厂仿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啤酒也紧随世界潮流,人们在酿制啤酒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创新,推出了很多干啤,就是在制作过程中把啤酒中的糖分全部发酵彻底。据资料显示,早在 1990 年就有企业生产干啤酒。但国家认可的干啤定义要到 2001 年才制定出来。根据 GB4927-2001《啤酒》国家标准,干啤酒的真正发酵度应不低于 72%。
在喝酒方式上,还有一种最酷炫的方式,扎啤。这种啤酒起源于英国的Jar Beer音译而来,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装在大罐子里的啤酒,但它的完整称呼是“重新加入二氧化碳的生啤”。它是在啤酒酿造完毕之后,直接送到生产线上进行精致过滤,除去大分子蛋白和酵母菌,然后直接导入罐中重新充入二氧化碳。整个过程温度保持在3-8摄氏度,由于从未跟空气接触,在从罐中打出时能保持最新鲜醇厚的口感,回味无穷。
啤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且能开胃健脾、解暑消热,的确适于夏季饮用。但滥喝啤酒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饮用时注意相关“不宜事项”,才能有益身心。
一、不宜拿啤酒解渴
啤酒被不少人视为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但事实上喝啤酒,可能反而让口渴、出汗更厉害。据保健专家介绍,啤酒在饮用时有清凉舒适感,但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体表散热增加,从而增加水分蒸发,引起口干。
二、酒温不宜过低
烈日炎炎,喝冰镇啤酒让人感觉无比舒爽,但温度过低的啤酒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酒温过低会导致饮酒者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可引发痉挛性腹痛、腹泻等肠胃疾病,并可引起十二指肠内压升高,进而导致胰管内压升高,激发胰腺分泌,诱发急性胰腺炎。
三、啤酒、碳酸饮料、白酒不能兑着一起喝
啤酒和碳酸饮料含有很多二氧化碳,饮用后会使胃膨胀,增加了酒精吸收的面积。同时,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的吸收,更容易喝醉,伤害肝脏。
四、酒后不能吃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常见的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和酒精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双重刺激,增加胃出血和肝损伤的风险。
饮酒的五个最佳:
1、最佳时间。一天之中,最佳饮酒时间是晚上6点左右,因为酒在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参与,而上午和下午的时候,人体中分解酒的酶含量相对较少,酒喝进肚子,不容易被分解,于是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流转,这将较大程度地伤害肝、脑等器官。
2、最佳饮量。但怎样才算“适量”呢?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天适合饮酒的量并不一样,不过,男性都基本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每天适合饮酒量(毫升)=体重(公斤)×0.7÷酒精度数×100!比如说,你的体重为60公斤,喝的是42度的白酒,那么,你的每天最佳饮酒量不超过100毫升,也就是二两左右。酒精度为3—4度的啤酒,那么你的每天最佳饮酒量不超过1050毫升~1400毫升。
3、最佳温度。白酒烫热喝,可以将酒中的甲醇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挥发掉一部分。啤酒在夏季可略加冷藏后喝。啤酒是充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在其温度降至10℃左右时,酒中的二氧化碳不易损耗,此时饮用,效果最佳,口感良好,给人以爽快感。葡萄酒种类较多,一般夏季低温饮用较佳,具体饮用温度如下:甜红葡萄酒12~14℃,甜白葡萄酒13~15℃,干红葡萄酒16~18℃,干白葡萄酒10~11℃。香槟汽酒类9~10℃;甜黄酒、半甜黄酒及干黄酒饮用的最佳温度20℃左右。
4、最佳下酒菜。空腹饮酒有损健康,选择理想的下酒菜既可饱口福,又可减少酒精之害。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下酒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易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5、最佳间隔时间。饮酒每次要适度,并且每次要间隔适当的时间才不影响身体健康。饮酒间隔多长时间才算适度呢?据专家研究指出,一般每次饮酒的间隔时间在3天以上最适宜。人饮酒后,脂肪容易堆积在肝上,酒精会刺激胃黏膜使之遭到损伤。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酒后机体恢复正常,一般需要3天左右。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
喝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这是品味;推杯换盏,这是客气;放杯豪饮,这是气度更是交情;烂醉如泥,这就是不像话了......
古人饮酒的六重境界:小酌、微醺、浅醉、沉醉、酣醉、酩酊大醉。
小酌
小酌怡情,这是喝酒的休闲阶段,心情放松,推杯换盏之间,都显得温柔有礼,一边饮酒,一边闲谈,最适合小酌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唐·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的意思是: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微醺
微醺是喝酒的体验阶段,已经能够感受到酒精带来的神经刺激。
红潮生面酒微醺。一曲清歌留往,半窗云。出自萧允之的《虞美人》,诗的意思是:美人喝酒后,脸上泛起红潮,借着酒兴高歌一曲,歌声清澈动人,云朵占据了一半的窗子,都驻足聆听。
浅醉
浅醉时,双颊飞红,身体开始发热,脑袋开始发沉,红色的脸蛋,迷离的眼神,多是此时醉酒的反应吧!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继续喝了,再喝就要醉了,但往往这个时候,喝酒的人是最尽兴的时候,很难把持住不再继续。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出自宋·陆游的《对酒》,诗的意思是:纵然有权贵的宝带光芒照大地,还不如惋留您痛饮个双颊绯红。
沉醉
沉醉的人,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有的人成为了话痨,自说自话,有的人连自己在哪里都是不知道,走路歪歪扭扭,脚不控道.
如李清照一般。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酣醉
有的人酣醉时,倒头就睡,任你怎么拉他都醒不了。有的人酣醉时,闭眼说胡话,其中吐露的八九成都是真言,隐藏在心底的小秘密这时就兜不住了,而且不吐不快。也有的人酣醉后,开始更加活泼,东奔西走。
酣醉后有人发出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有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酩酊大醉
“喝到烂醉的程度,饮酒者已经烂醉如泥,完全丧失意识,基本就是昏睡不起,严重的会大小便失禁。第五重境界酣醉,已经很危险了,万万不能喝到烂醉。已经是:扶墙不识归家路,这重境界就没有啥诗词欣赏了。
酒是人间极品,但若是饮酒过度,那这酒可就成了穿肠毒药。君子有度,切莫贪杯,把握好度,小酌几杯反而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