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糖酒会盛况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白酒行业现状却并不乐观,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变化,业内“马太效应”凸显。2018年,我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27.37%,众多品牌面临转型升级。新环境、新格局下,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愈加凸显。
竞争来自行业内外
据统计,近年我国白酒产量逐年下降,2018年底,白酒产量从2016年的1358.4万千升,下降为870.2万千升,同比下降了27.37%。
酒类饮品消费转型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行业内、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能忽视。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说:高品质白酒在中国白酒产业当中始终是稀缺资源,去年,870万千升的产量中,真正能称其为好酒、名酒的不到1%。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栋也分析说,消费永远是升级的,升级的同时两极分化。全国增长最猛的就是两头,一个是茅台(600519),一个是二锅头牛二。
压力同时也来自邻近行业的变化。
2015年以来,被称作“精酿啤酒”的工坊啤酒市场自2015年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虽然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不算高,但年均40%的增速却不容小觑,业内品牌数量层出不穷。特别是2016年以来,精酿品牌“熊猫精酿”“高大师”“酒花儿”先后获得了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开巴”和“拳击猫”等品牌则被啤酒巨头企业收购……“精酿”的面世,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对主流消费群体口味的迎合,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特性,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消费新趋势。
如果不能推陈出新,作出适应潮流的变革,恐将难以应对市场之需与时代之变。
香型背后是区域,区域背后是文化
白酒,虽然只是我国数千年的酒文化、庞大酒类饮品中的一个分支,但其广泛的产业布局,复杂的香型工艺与历史,以及植根产地形成的地区消费文化,共同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产品文化。
当前,我国白酒主要分成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兼香型和其他。香型背后,是白酒产区的地理分布和地域文化的体现。酱香酒以贵州和川东南为核心,浓香型以四川和广大南方地区为代表,清香型则以山西及广大华北地区为代表。
浓香酒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白酒产品类别。2017年,浓香型白酒销售额占比约为51.01%;酱香型销售额占约为15.31%;清香型销售额占比达12.02%;兼香型销售额占比5.66%,其他类型白酒占比为16.00%。
酱香和清香型白酒,产销占比不高,有着各自的地缘因素在其中。
酱香酒产地,一般在赤水河两岸的茅台镇附近和四川省古蔺县大娄山西段北侧。只有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水源,所产的高粱以及制曲用的小麦,适宜生产酱香酒。同时,酱香型白酒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需严格按照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经过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产一斤酒,还要存放数年才能勾兑,产量低而价格高;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依托北方,尤其是山西的地理、气候、物产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工艺与口味特点。
在消费端的差异,来自各自的文化基因:浓香酒,各种酒精度产品线丰富,口味适宜大多数消费者,适宜宴请,因而有人将浓香酒戏称为感情和生意的“催化剂”;与之相对,酱香和清香酒则难以适应多数人的口味,尤其是酱香酒产量小、价格高,更不适于“豪饮”。
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品牌、以及不同香型白酒面临的转型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认为,首先需要强化产区的表达,突出区域特色。其次,龙头企业要突出产品的魅力,也就是感官质量。
宋书玉也指出:从整个中国白酒来讲,所有的品类都是有机遇的。中国的名酒,酱香也好,浓香也好,清香也好,高品质的酒还是稀缺资源。
文化传播不会缺位
即便面对内外竞争压力和内部格局分布的差异,新时代面临正在快步变化的市场需求,白酒行业也必须转型发展。提升品质,突出产品魅力,是必然选择。
如果说精酿啤酒的特点在年轻和时尚,白酒的优势则在历史与文化。于是,打文化牌成为白酒行业纵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经过行业调整,高端白酒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高端白酒市场主要以茅台、五粮液(000858)和国窖1573三大品牌为主。当前,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达到63.5%,五粮液紧随其后,市场占比为25.9%,国窖1573占有5.6%份额,其余品牌占比为5%。
糖酒会期间,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要不断强化五粮液品牌价值提升。他指出,五粮液还处于价值洼地,具有巨大的潜力。
景芝酒业董事长刘全平也曾明确:应扎实坚守品质。讲好产品故事,赋能产品动力。
而茅台则选择复兴“王茅”品牌,将这一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重新挖掘。“王茅”品牌创立于光绪五年1879年,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601099)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奖。1952年,“王茅”“华茅”“赖茅”身后的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
茅台选择复兴王茅品牌作为战略布局,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渊源。同时,凭借其对大数据的分析,将人群定位、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环节精准定位,确定营销思路。并在“2019中国糖酒食品行业名企云商领袖峰会”上获得“云鼎奖”,在酱香酒市场的转型发展之时,这一品牌的复兴,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业内曾预测,作为白酒消费的主力人群,30-55岁区间的人口结构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因此白酒需求仍具有增长潜力。
宋书玉说:中国白酒产业迎来了高品质白酒的机遇。消费升级助推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者希望喝到更好的酒,更高品质的酒。
未来,白酒行业企业的分化态势或将继续。拥有较强品牌和优势的名酒企业更能把握住机会,这一过程中,品牌历史与白酒文化的传播,或将不会缺位。3月27日晚间,五粮液(000858)2018年年度报告出炉。财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84亿元,同比增长38.36%。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公司“二次创业”成效斐然,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浓香型高端白酒市场的龙头地位。
营收净利双双稳增
财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33.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3.17 亿元,同比增长26.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8%,同比增加3.42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酒类产品量价齐升所致;净利润稳增主要系公司开元、节流双驱动所致。财报显示,公司在营收、净利双双增超三成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仅分别上升了4.22%及6.81%。
“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产品标准的同时,主要通过优化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提升专业认知、加强内部挖潜等途径来提升核心产品的产量、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五粮液“1+3”产品体系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对“普五”精益求精的包装升级按计划推进;开发了高端窖池系列产品,重塑高端白酒价值体系。
从主营业务来看,公司酒类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0.88个百分点,酒类产、销量分别同比上年增加6.51%及6.44%,库存较上年同期仅增加2.95%,产销状况良好。
基于优异的业绩表现,公司拟每10股派现金17元(含税),分红总额达66亿元。
大力增加科研投入
在主营业务取得大幅成功的背景下,公司对研发的投入也在持续增加。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8408.25万元,同比增长8.02%。
据了解,公司2018年,公司开展了“五粮液酿造专用粮研究”、“固态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关键功能微生物技术开发”、“五粮液窖内糟醅生酸调控技术研究”、“智能化酿酒生产示范线开发及配套工艺研究”、“五粮液大曲中特有天然活性小分子成分研究”等37个自主研发项目,其中4个项目已应用。新增专利197项,其中发明专利 3 项。公司通过前述项目研究,进行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资源的收集、功能资源的评价与产业化利用,提高优质品率,保障食品安全,巩固公司在浓香型白酒领域的主导地位。
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获授权专利 197 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级酒类检测公共平台—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现场审核,落户五粮液工业园区;“全国浓香型白酒酿造及酒类包装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荣获国家工业遗产称号。
此外,公司还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确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完成五粮液整体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在管理流程咨询基础上,开展营销前、中、后台数字化系统建设;启动五粮液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项目;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开展中国酒业生态、营销和生产三个方面大数据建设;在中酒协的指导下,提出了酒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百城千县万店的渠道终端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营收冲击500亿
2019年,是五粮液集团实现跨越“千亿”台阶的开局之年,公司设立了“实现营业总收入500亿元,保持25%左右增长”的“小目标”。
公司表示,为确保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将对产销精准发力,确保稳中向好的跨越发展;强化品牌大建设,围绕“三性一度”(即:确保五粮液的纯正性、一致性、等级性,提高品牌的辨识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着力打造“1+3”“4+4”品牌战略体系;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推动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狠抓开放合作,推动增长方式大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强化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公司近年来在品牌体系梳理建设上成效卓著,2019年, “501五粮液”的上新也标志着公司在“超高端”战略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公司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随着公司的发展与日俱增。对比三季报披露的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可以看到,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于2018年四季度增持公司2902.03万股。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9年初截至3月27日收盘,北上资金通过前十大活跃个股累计成交净买入五粮液16.99亿元。
3月28日,公司股价报收90.30元/股,逆势上涨2.64%;2019年内,公司累计涨幅约75%,涨幅位居川酒第一,白酒行业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