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品鉴中国白酒时,感官品评的基础包括色、香、味以及格。在这些元素中,香气无疑占据了最主导的位置,尤其是在品酒师评审的过程中。因为味道的细微差异更难以捉摸,因此,通常我们会将大部分时间,大约七至八成的时间,投入到对香气的识别、检查、重复和再现上。然而,专业品评的标准化评语也带来了某种局限性,我们对香气的描述通常是相当匮乏的,除了常见的诸如窖香浓郁、清香纯正等表述。因此,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品酒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学习白酒的香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香气。这包括花香、果香、蔬菜香、花果香、以及各种调味品的香气等等。因为自然界植物的主要成分与酒的成分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理论上来讲,凡是自然界中有的自然香气,在酒里都应该存在,只是它的阈值大小和表现程度会有所不同。另外,原料带来的香气,也应该归属于自然香气。原料带来最多的香气往往是曲香和粮糠的香气,而蒸粮带来的香气只在米香等少数香型白酒中明显,而多粮香气仅在浓香酒中体现出来,这是相对于单粮才有的特性。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例如酸香、酯香、醇香、醛香、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香气,还有糟香和焦香等。这一类的香气主要是从化学成分来理解的,因为白酒中的主要成分就是酸、醛、醇以及酯,所以这些化合物所释放出的香气,都是白酒的主要香气。作为一个品酒师,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这些基本物质的香气是什么,然后用自然的语言去描述出来,让人们能理解它到底像什么香。因为香气本身只可意会,难以描述,都是我们人为定义的。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各种香型酒中被定义的不同香气,像窖香、酱香、药香、芝麻香、豉香、凤香、特香等。这类香气大多是酒厂自己定义的,例如在窖池中发现的香气就被定义为窖香;而与酱油相似的浓郁香气被定义为酱香;执行了加入中草药后产生的复复合香气被统称为药香;浓郁的类似豆豉的发酵香味被称为豉香,等等。为了学习这类香气,我们必须从实际的食物出发,去认识窖池、酒曲、以及各种标准样品。目前,很多酒厂都在推行消费者体验活动,让大家能够接触到这类知识。
第四,我们需要理解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主要是陈香。陈香其实还是一个相当综合的概念,目前还不清楚陈香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或者说可能是一类物质的变化。陈香是在存放白酒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的香气,包括酱陈、窖陈、油陈、木陈和酸陈等。储存过长时间的酒都具有陈香,而外国的蒸馏酒也同样会用“陈年”来表达酒的品质。
第五,我们需要熟悉用来形容香气的词语,诸如幽雅、馥郁、芬芳、浓郁、突出、典雅、香气怡人、舒畅、齿颊留香、芳兰竟体、香气四溢等等。在品鉴一种酒的时候,我们闻到的是混合的香气。研究表明,人们一次不能闻到三种以上的气味,因此,品酒的过程就是将这种复合香气分解出来,并让消费者也能体验到这种香气,起到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总结一下,白酒中的香气包括酒香、陈香、窖香、酱香、米香、酒海香、酸香、酯香、豉香、醛香、芝麻香、多粮香、粮糠香、曲香、醇香、焦香、糟香、花香、果香、瓜香、草香、馊香、臭鸡蛋香、培烤香、蜜香、蔬菜香、腥气、窖泥臭、哈喇味等等。当然,白酒中还有许多种香味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描述,才能让白酒的香气能在消费者面前完美展现。
二里头酒业拥有规模宏大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基地;拥有窖池几百余口,继承了古老的传统酿造工艺,并结合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精选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作为原料;传承古法并结合现代高科技匠心酿造,
白酒品评中关于香的描述
产的二里头酒“香气悠久”、“浓郁芳香”、“绵甜可口”、“入喉净爽”,二里头酒推向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无论是酒体实质还是文化意蕴,合作伙伴纷至沓来。
*文章转载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