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生于70年代 | 高大上的展销会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1-18 16:31:45     52
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说“展销会”这个词,展销会上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感觉高级的很。八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时期,各地的物资被严格统一调配,是不允许私自流通的,也没有“串货”的渠道,而展销会给市场开了一个窗口,可以堂而皇之地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同时也成为厂商处理积压商品的渠道,对于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商品品种繁多,还不需要“凭票购买”,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各种名目的展销会在天津如火如荼地开办起来。

从字面上看“展销会”这个词兼顾了“展和销”,由展览而带动销售。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各区的体育场馆、宾馆酒店的大堂、大型市集等场地纷纷挂出展销会的宣传招牌,卖农产品、卖服装、卖瓷器、卖家具,甚至美容美发和婚纱也登上展销会的台面,那几年是展销会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最早听到展销会是在1983年底,父亲说有个“优质食品展销会”,都是天津传统小吃,还是现场制作。虽然我没去参加,但是非常向往。我最早参加的展销会是羊毛衫展销会,记得那年我上初二,地点在海河边靠近金汤桥头的胡同里。空旷的大厅里挂满花花绿绿的兔毛衫、羊毛衫,男女老少挤在柜台,嚷嚷着要这件那件,大厅里没有更衣室,只能在身前比划下长短,再用两个手指量量宽窄,就确定好号码,立刻交钱拿衣服,生怕买不到。我喜欢上一件水红的羊毛衫,胸前绣着一朵玫瑰花,高兴地买回家后,母亲摸过说成份不全是羊毛,有兔毛掺杂其中,洗后会缩水,果不其然,即使用冷水洗后还是变紧了,只能拿出去让裁缝用木板撑着熨开。

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皮衣热,拥有一件帅气的皮夹克成为时尚新潮的标志,最初的“飞行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皮裤、皮裙、皮夹克,成为流行元素。得知远洋大厦周末举办皮草展销会,我立马赶去凑热闹。酒店一楼明亮的大厅里,皮衣、皮草挂满一排排衣架,颜色不再局限于黑、褐色,深紫、土黄、大红、墨绿,多种颜色、各色样式的皮衣让我眼前一亮,同时也被翻过来的吊牌吓了一跳,两千多的价格相当于我五个月的工资,再咬牙也舍不得买。96年,我在国展举办的海宁皮草展销会上拥有了第一件皮棉衣,是件狐狸毛领的半大衣,穿了好几年。

2000的时候去国展参加景德镇瓷器展销会,被各种瓷器吸引,大大小小、方圆各异,或彩绘或青花,从茶具、器物到立瓶、大缸,应有尽有。我喜欢汝瓷,天青色的打底,细腻莹润的光泽,简洁古朴的造型,细碎的冰纹中透着一股文化韵味,当得起“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说。我花千余元买下一个方口瓶,可以说是爱不释手,至今还摆放在家中。

最后一次参加展销会也是在国展,是红木家具展销会,各种明清、新中式的红木家具成套摆放,雍容华贵非常养眼,鸡翅木、酸枝木、花梨木、黄檀木材质名贵,价格不菲。我俩看中一套花梨木的沙发,虽然木料厚度略显单薄,但是胜在样式典雅、造型古朴,还有贝雕工艺镶嵌,想着价格相对便宜,就买回家了。北方气候干燥,十几年过去了,茶几的抽屉底部已经开裂,贝雕也斑驳了,我一直舍不得换,至今还在使用着。
最近几年因为疫情,很少听到展销会的消息,网络购物的便利,使人们对线下展销会的热情也随之降低,现在的年轻人更不爱凑这个热闹,商家通过直播销售产品,也不再依赖展销会这个渠道,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展销会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久地消失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