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暑假,有幸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它拥有壮丽的海景和丰富的海洋文化,也是中国著名的葡萄酒之都。此外,烟台还有诸多美食,比如樱桃、苹果、莱阳梨、海鲜等,让人流连忘返。烟台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说到中国的葡萄酒,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直到19世纪中后期,欧洲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才正式传入中国。1892年,南洋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
1949年以后,中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至1979年,主要是部分发酵与部分勾兑形成的葡萄酒。直到1979年,长城桑干酒庄利用当地出产的龙眼葡萄,酿造出了中国第一瓶干型葡萄酒。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至2000年,葡萄酒领域吸引了一些本地投资以及国际投资的葡萄酒公司,先期以白葡萄酒为主,之后转向了红葡萄酒。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发展,2004年半汁葡萄酒标准废止。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升级明显提速,酒庄建设步伐加快,尤以山东、宁夏、新疆、河北最为突出,出现了若干个酒庄集群。
说到烟台的葡萄酒,不得不说说传奇人物张弼士。他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人,是著名的客属华侨实业家,爱国侨领、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裕葡萄酒创始人。
他18岁只身闯荡南洋,事业获得惊人的成功,成为南洋华人首富,资产高达8000万两白银,比当时清朝国库年收入才7000万两还多1000万两,被美国人称作中国的“洛克菲勒”。此外,他还被任命为大清驻马来槟城首任领事,后又升迁为驻新加坡总领事。1892年,张弼士开始到国内投资设厂、实业兴邦,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以创办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为开端,张弼士在国内先后创办广州亚通织布公司、佛山裕益砂砖公司、惠州福惠玻璃公司、平海福裕盐田公司、雷州普生垦牧公司,并先后出任驻槟榔屿副领事、驻新加坡总领事、卢汉铁路总董、广三铁路总办、中国通商银行总董、上海康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董。
他先后被钦命头品顶戴、三品京堂候补,获赏侍郎衔、太仆寺卿,并充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督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民国三年(1914年)被选为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工商部高等顾问,获赏二等嘉禾勋章。1915年,张弼士率中华游美实业团访问美国期间,与美国实业界达成合办中美银行和中美轮船公司的合作协议,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的洛克菲勒”,并被《美国历史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在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国酿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其在就业、民族和国家发展方面的深远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酿酒业的重要代表,它不仅展示了张裕企业的历史发展,还从更宏观的视角呈现了中国酿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博物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从酿酒工具到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酒文化,每一件展品都代表着中国酿酒业的发展历程。这种深度和广度都表明,中国酿酒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民族企业的崛起与国家发展的紧密关系。张裕公司从1892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但始终屹立不倒,甚至在某些时期还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背后,不仅有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民族精神的鼓舞。
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了张裕公司对于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酿酒工艺,还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酒品的质量。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与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激烈竞争的典型策略。
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品酒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张裕酒的香气、口感和微妙的风味变化。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也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酿酒文化的魅力。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创新思维。
博物馆还展示了张裕公司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他们通过资助教育、扶贫济困等方式来回馈社会,这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不仅了解了中国酿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张裕公司的辉煌历程,也思考了民族企业与国家发展、传统与现代、创新与责任等多方面的关系。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民族企业的不断壮大,像张裕这样的民族品牌将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