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多家酒企纷纷通过增持或回购的方式“护盘”,为市场增添信心。白酒板块长期被看作长坡厚雪的赛道,是投资的避风港、压舱石,但今年以来跌幅已超两成,估值回调至合理区间。为什么白酒板块出现业绩较好但股价不涨的现象?白酒消费旺季的来临,能否重燃消费需求?
过去20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收入从500亿增长到6600亿,复合增速13.8%,略快于过去20年名义GDP复合增速的12.1%。消费品的品牌壁垒属性在名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优质的商业模式和不可替代性,赋予白酒极强的韧性,长期中贡献了多个10倍牛股。
白酒行业具有周期成长属性,目前处于小周期底部的调整期。当下投资白酒的感受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业在周期底部徘徊,表现的成长属性偏弱。与2014-2015年相似,宏观经济承压,自身又处于去化库存的调整期。股价与表观业绩的关联度下降,任务目标、报表业绩、真实动销与库存、人事变动等,都成为股价的影响因素。
与市场直观感受到的行业压力不同,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今年的表观业绩依然亮眼。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一到三季度白酒行业收入3001亿元,同比增长16.41%;利润1190亿元,同比增长19.19%。一方面,行业集中度在提升,名酒对小品牌出现挤压式增长;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高增长目标持续传导到企业,目标与市场承载力不能完全匹配,压力由企业和终端共同消化,宏观需求的下行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增强相对冲,使得行业周期被拉平、拉长。由于白酒企业报表可调节性强,市场在悲观时选择用真实销售情况对白酒定价,时常出现业绩很好但股价不涨的情况。
今年以来白酒板块估值回调,处于2013年以来27.4倍的市盈率均值附近,低于2019年以来37.4倍的市盈率均值,已处于海外奢侈品及烈酒龙头的合理估值区间。目前20-60岁白酒适龄消费人口数量在2030年之前仍居于高位,预计白酒需求增长相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需求的基本盘有保障且具有较强韧性,需求侧可关注结构性机会,酒企合理偏上的增长目标以及相对健康的渠道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端、次高端白酒消费量提升空间大,大众消费升级需求相对充足,区域酒结构有望稳步升级。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为客户服务资料,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 在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以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