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正是上海阴冷潮湿的日子。我刚刚出差回来,多年未见的老友约了一起相聚一下。当时疫情犹在,管控还比较严格,我们就约在了塘桥喜来登附近,没有太多寒暄,直奔主题,他诚恳地说:两年前成立了一家公司,刚刚有了一笔投资,产品也基本成型,希望我能加入。
于我而言,毕竟也算是一次重大的转型,迟迟没有给出答复。2个月后,出差北京时大家又见了一面,之后很快上海进入封控。我也就开始了长达数月在外出差,漂泊的日子。同时,在这段期间一直静心沉思,也咨询了几位关好朋友,to be or not to be,一直都难以给出明确答案。
转眼到了7月份,在SAP前两个季度的业绩还算凑合,但往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人生总是需要不断地折腾,不经意间走向了一个个分叉口。04年底在一个飘雪的日子离开了济南,从一个写代码的转变成了一个SAP模块顾问,几年后,又是不经意间从模块顾问转回技术与开发,2014年除夕前几天,又开启了销售的生涯。没有正确与否,我们只是踏上了外企在中国高歌猛进的一段光辉岁月而已。相比金融、地产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还是差了一些,趋势与赛道才是最重要的。
离开原来的大厂平台后,在创业公司已经一年多了,逐步开始有了点感觉,初创公司就像一个儿童,因为身体还不强壮,做什么事情也都比较难,同时心智也不算成熟,总有一些幼稚的想法。
(1)研发体系/团队建设难
小公司招人难,找到合适的人更难,构建起一个研发体系更是难上加难。中国的开发者众多,但高水平的不多,有产品化思维的更是凤毛麟角。小公司不可能像大厂一般,分工明确,产研、产品经理、开发经理、架构师。需要一人身兼数职,无法培养,只能筛选,需要快速迭代与优化团队。因此在招聘上,不需要太多关注出身,履历,只看结果,快进快出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2)销售体系/团队建设难
销售体系其实是与产品特性息息相关的。我们一直在尝试签单后,这个销售模式是可以快速的复制与扩张的。像原来SAP的产品销售,销售成本太高,周期太长、非常不适合初创公司。当然,任何2B的产品,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产品,依然是需要地推的,需要线下与客户拜访、交互。电话、线上只能是补充。
(3)容易飘
有些收入后容易冒进,扩张研发、扩张销售、扩张办公室等等。依然需要踏踏实实地提升产品力,控制团队人员。
记得2014年之前,我在考虑从顾问转销售的时候,当时一位老领导说,销售这个职业可以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人情冷暖,让自己成熟。离开大厂平台后的这一年,对这话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前行的路上也一直有给予我关心与帮助的人。数月前去拜访一位山东的客户领导,聊了许久后,他说,要是太艰难了,就去他们那工作,总是令人感动的。
回首这一年,虽然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但收获还是很多。感谢一路给予支持与鼓励的朋友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