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茅台、西凤、汾酒、五粮液,一次把白酒讲明白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24 18:04:03     21

关注国酒智库,让中国白酒品牌更具口碑影响力

红军渡邀您阅读今日文章

市面上那么多白酒,其区别无非是原料和工艺不同而已。原料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粮食,一部分是酒曲。
工艺差别就比较多了,有蒸粮的工艺,比如是清蒸还是混蒸;有发酵的工艺,比如酒曲和粮食的比例,用什么窖池,发酵多长时间等;还有勾兑的工艺;存放的工艺等等。
细节很多,就不一一说了,知其大略即可,毕竟我们不去酿酒。

下面我就借着介绍茅台酒工艺的过程,把上面的这些差别尽量穿起来说明白。
茅台酿酒有个12987工艺(茅台厂人的说,他们没这个词。
但是民间传的很盛,且确实大概就是这么个工艺,于是我就用这个词了),这个东西极其复杂,非常费劲。现在茅台这么贵,和这个东西有没有关系呢?
一点关系都没有!
茅台镇是个商业镇甸,明朝时那里有很多山西和陕西的盐商。他们也想喝白酒,但不能总从山西和陕西运来吧,成本太高,就打算在茅台镇自己酿,毕竟有手艺,不怕。
但是一酿才发现,茅台这地儿太特殊,汾酒(山西的工艺)和西凤酒(陕西的工艺)的工艺在这都不好使,酿不出来。
怎么办?
试呗。然后就各种试,最后试出来了一个工艺。成了!酿出来了,而且味道浓郁厚重,别具一个,这就是茅台的酱香味。后来人就把他们把这套工艺总结了一串数字叫12987。
虽然程序复杂,成本高昂,但是毕竟喝上酒了,且比山西陕西运来还是便宜,于是这酒就传下来了。

后来,茅台因为种种机缘,火了,贵了。但是假如没有火,没有贵,它还得是这个工艺,因为除此酿不出好喝的酒。
有人啥事不干,赚大钱,这就是命。有人费劲心力,也赚不到大钱,这也是命。假如费劲心力,但是赚了大钱,这就是运气好。茅台酒属于费劲心力,运气很好,最后赚了大钱的。
好了,下面介绍一下这个12987。
这串数字其实讲的是很多不同维度的事,我先整体写出来,后续再逐一解释。
1是指1年时间,
2是指2次投料,
9是指9次蒸煮,
8是指8次发酵,
7是指7次取酒。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1是指时间,也就是酱香酒走完一个工艺,要花1年时间。这个时间不算短,但是也没招,谁让它那么复杂呢,因为后面的2987都得花时间。
1年怎么算的呢?
刚说了,2是指2次投料,所以1年的起头就是从第一次投料开始。7是指7次取酒,1年的结尾就是从第七次即最后一次取酒完毕结束。1年可是春夏秋冬都经历过了,就好像人历风雨,才为醇厚。
2是指两次投料。
酿酒有个词叫下沙,其实就是投料。投啥料?就是粮食,酱香酒就是高粱了,一颗一颗的,确实有点像沙子。重阳节前后,茅台的高粱成熟,所以适合投料了。
投料干嘛,还记得高粱发酵前需要蒸熟吗,第一次投料,就是把高粱投到蒸笼中蒸,这次是不需要加曲的。不加曲,就是不发酵。12987里有9蒸,但只有8发酵,少的1次就是这个。这就是9蒸的第一蒸。
第二次投料是重阳节一个月后。为啥要两次投料不一次搞定呢,这也是被逼的。因为贵州多山,茅台镇也是,山下的高梁重阳就熟了,但是山上一个月后才熟。高粱不熟是不能用的,但是等山上的全熟了,山下的的又过熟或者种子散落了,只能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一半,第二次再投一半。
第一次蒸熟以后,就加曲了。还记得茅台是端午制曲吗,砖头状的大曲块,是女孩们用脚踩出来的。从端午到重阳,曲就制好了,本质就是空气中的菌类吸够了。加曲后,需要堆积发酵,要与空气接触,这也是茅台的特色,一般堆4-5天。时间到了,再把他们填到窖池中,密封发酵,一般30天。
茅台的曲是大曲,原料主要是小麦,而且和高粱是1:1的加。这就很无语了,没见过这么大量加的。原因是茅台酒的大曲是高温群,制曲时因为温度高,里面的很多菌被杀死了,于是不得不用量大和堆积发酵来弥补,堆积发酵就是二次吸收空气中的菌群。
在窖池中密封发酵到时间后,就到了二次投料的时候了,于是山上新成熟的高粱和发酵好的酒胚混合,然后放到酒甑上蒸,这是9蒸中的第二蒸。
你可能发现了,怎么第二次投料的高粱没有经过单独的清蒸,反而和酒胚混合蒸呢。这就讲到另一个名词--混蒸。有混蒸肯定有清蒸了,汾酒就是清蒸清烧,而茅台酒是混蒸混烧。
所谓清蒸就是高粱单独蒸熟。蒸熟后和大曲混合发酵,到时间了,把他们放到酒甑上蒸馏取酒,这个蒸馏有个专有名词叫“烧”。按理说,清蒸也是用火烧水,也可以叫烧,但是清蒸阶段就是命名为蒸,不能叫烧,可能是为了和后面的蒸馏取酒做区别吧。
茅台的第一次投料算是清蒸,但第二次就是混蒸了,在蒸馏酒胚的同时把清蒸的环节省了,顺带着把二次投料的生高粱给他蒸熟了。第二次蒸的时候,也是不取酒的。蒸有9次,但取酒只7次,少的就是前面这2次。
其实这次二蒸它也出酒,叫生沙酒,但是太生,太涩,没法喝。所以不算在最后勾兑的基酒中,基酒只有7次,所以叫7次取酒。
经过2次投料,高粱算是投完了,后面的所有环节,都不再投新高粱了。那还有7次蒸呢,蒸啥啊?第二次蒸完后,把酒胚从酒甑里倒出来,然后重新加大曲,所以后面的7次蒸没有新高粱,但是有新大曲进来。
放入大曲后,混合,混合后从新堆积,堆积够时间了,再次进窖池密封发酵,密封时间够了,重新上酒甑蒸。这次要取酒了,这是第一次取酒,这次酒叫糙沙酒。取完后,把酒胚倒出来,再次加入大曲,重新堆积,然后再进窖池密封,到时间了,再上甑蒸,再次取酒,这就是第二次取酒。后面的还有5次,就是这个轮回。
这7次取酒,叫做7次基酒。刚说了第一次叫糙沙酒,第2,3,4回取的酒最好,叫大回酒。6,7次的酒,因为被蒸了多次了,高粱有些糊了,所以酒有些糊味,叫小回酒。然后把这些不同次的基酒混合,也就是勾兑,才能诞生稳定的酱香味的茅台酒。
为啥这么费劲呢?
还是那句话,没办法。因为茅台镇的高粱不同于山西和陕西的。它皮糙肉厚,一次蒸根本不够。就像我们煮肉,假如肉太糙,总是煮不熟,不得不多煮一段时间。经过这么多轮的蒸,才出活儿。基酒兑好了,要放置,叫陈化,茅台酒要放3年之久,所以茅台这酒确实费劲。
通过茅台的工艺,可以看出,白酒的工艺都是探索出来的。
因为白酒太依靠周围的环境了,所以地域不同,白酒的工艺就可能有差别,白酒的味品就会有不同。
汾酒最先出现,用的是清蒸轻烧工艺,但是传到陕西工艺就变了,变成了凤香型的西凤酒。
再传到两淮和成都,又变了,变成了古井贡和五粮液。然后再传至茅台镇,又变成了12987的酱香。为何变呢,因为水土不同,环境迥异。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放在酒这里,也对。

好了,白酒就说到这里吧。
酒有好坏吗?
当然有。
虽然人有不同喜好,但是同样喜好的酒,有好坏之分。比如有人就喜欢浓香型,那么浓香型里有的酒丝滑,醇厚,回味悠长,而有的则不会。
有的酒包含的杂醇油高,酸脂不平衡等,喝了上头,但有的酒喝多少第二天都没事。
但是就有高下之分吗?
我觉得没有。
不能说茅台贵,喜欢酱香味的人很多,就说茅台酒高于别人。
10块钱的二锅头,也有人喜欢,1000块的五粮液也有人受不了。
人世间,无非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有了最适合,才有了最好,不适合,则永无最好。

—中 国 酱 酒 品 牌 榜 —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刊发部分稿件、图片来源于网络,用于交流之用,会注明来源,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北京联络,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国酒智库

合作通联

请加微信(北京)guangaoda

推荐关注国酒智库

国酒访谈、国酒研究院

国酒智库沙龙、中国白酒百佳口碑品牌榜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