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葡萄酒知名产区文化论坛

11月12日—14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蓬莱区人民政府、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葡萄酒知名产区文化论坛在烟台市蓬莱区举行。




论坛开幕式现场
在11月1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省人民对外友协会会长蔡先金,烟台市政协主席、葡萄酒产业链链长于永信,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志新,烟台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王少鹏,烟台科技学院校长马红坤、副校长苏东平,以及蓬莱区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揭牌仪式现场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为高端智库“国际葡萄酒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国际葡萄酒文化研究中心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烟台科技学院、“6699”葡萄酒文化创意工作室参与成立,将面向世界各葡萄酒产区,重点针对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区,深入开展国际葡萄酒文化相关重大课题研究,在学习了解其他国家葡萄酒文化研究动向的同时,挖掘、传承、构建和创新中国葡萄酒文化价值体系,向世界传播介绍中国葡萄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最新成果。

王少鹏与其他领导嘉宾共同为
烟台科技学院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馆按下启动按钮

苏东平与其他领导嘉宾共同为
《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诗词》翻译编辑工程按下启动按钮
同时,烟台科技学院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诗词》翻译编辑工程也正式启动。其中,烟台科技学院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馆,占地面积269平方米,将集中展示格鲁吉亚葡萄酒发展历史、格鲁吉亚西亚文化特色、陶缶实物与葡萄酒酿造工艺、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体验等。烟台科技学院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搭建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馆,旨在推动中国和格鲁吉亚在葡萄酒文化、旅游交流、经贸投资等领域深化合作,是搭建中国与格鲁吉亚葡萄酒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由国际葡萄酒文化研究中心启动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诗词》翻译编辑工程,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让世界更多热爱葡萄酒的人们,从珍珠般的中国葡萄酒诗词中体味古老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在绵绵诗意中舒缓心灵,放飞梦想,珍惜当下,憧憬未来,携手共建“天地人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美好家园。
本次论坛以葡萄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题,探讨交流国内外葡萄与葡萄酒新思路、新举措,共享国内外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科研进步成果,大力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吸引了外国驻华使节、国际葡萄酒组织代表和来自法国、西班牙、匈牙利、智利、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葡萄酒行业协会、著名葡萄酒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100多名嘉宾参加。


国际葡萄酒商学院Number Wine葡萄酒协会学生
为品评赛提供专业侍酒服务
论坛还设置了主旨演讲、国际葡萄酒品评赛、葡萄酒庄芬芳之旅、匈牙利高端葡萄酒品鉴会、澳大利亚葡萄酒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各具特色的国内外葡萄酒同台竞技,丰富多彩的烟台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和酒庄体验,让活动充满了国际元素,展现了烟台特色,提升了烟台葡萄酒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际葡萄酒品评赛上,苏东平担任评委,与其他20多名评委共同对20款世界知名产区葡萄酒、36款蓬莱海岸葡萄酒进行了品评鉴赏。烟台科技学院国际葡萄酒商学院Number Wine葡萄酒协会的学生在本次品评赛上进行了侍酒服务,同学们训练有素,举止得体,展示出烟科学子的优秀风采。


马红坤向中外嘉宾、业内专家学者介绍学校基本情况,
并向他们赠送《葡萄与葡萄酒古诗词选编》

领导嘉宾与师生合影留念
11月14日,在校长马红坤、副校长苏东平陪同下,参加本次论坛的部分中外嘉宾、业内专家学者实地参观了烟台科技学院国际葡萄酒商学院(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期间,马红坤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发展地方,着力打造 “一园一馆一盟三基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经验做法,并得到了中外嘉宾、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

国际葡萄酒商学院(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
烟台科技学院所处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是中国葡萄酒烟台产区的核心产区。为此,学校成立了国际葡萄酒商学院(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主动服务葡萄酒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一园一馆一盟三基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教融合生态圈。目前,学校已构建国际性、国家级实践平台各1个,省级实践平台4个,市级实践平台6个,着力打造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一园一馆一盟三基地”。
“一园”,即建设葡萄酒文化特色校园。学校打造葡萄长廊和葡萄酒文化展示长廊,开设了葡萄酒文化通识课,苏东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研发了“烟科元年”“6699”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具有产区特点的学校定制葡萄酒产品系列,校园葡萄酒文化氛围浓厚。
“一馆”,即建设中外葡萄酒文化主题图书馆。学校汇聚图书资源,立体化、多角度宣传、普及、阐释葡萄酒文化,并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将此图书馆打造成为服务产业的信息资源集散平台。
“一盟”,即组建葡萄酒与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目前共有80余家酒庄、企业入盟。依托该联盟,学校加大应用技术研究、突出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成为中国高校葡萄酒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官方合作单位、全省品酒师与果露酒酿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参与编制了《中国酒庄分级管理》团体标准,该标准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三基地”,即建设葡萄酒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葡萄酒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葡萄酒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近年来,这些基地共举办省级、市级葡萄酒职业技能竞赛10余次,葡萄酒行业活动50余次,培训鉴定品酒师3000余人次,开展相关培训8000余人次。
国际教育|博雅寰球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