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Salzburg在行程中总是和网红小镇哈尔施塔特绑在一起,11初去匈牙利自驾,返程的时候穿越奥地利,竟然又去了一次,深秋初雪的阿尔卑斯确实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也是第四次拜访萨尔茨堡了。

萨尔茨堡离德奥边境只有几公里的距离,以至于喝下一大口萨尔茨堡啤酒,嘴里竟却毫无违和感说着“啊,不愧是德国...”。
如今说“德奥不分家”必定是激怒奥地利人,含有历史倒退的不合时宜的纳粹言论,但萨尔茨堡和巴伐利亚深厚的历史联系使得两地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一脉相承,自然就包括烹饪和啤酒酿造。

中欧地区一直以来就以纯净的高品质啤酒闻名全球,捷克,德国,奥地利三国也常年霸占人均啤酒消费量榜单前三。
捷克的夸张数据让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奥地利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它一直活在德国的阴影里,而多方面数据表明近几年德国老大哥被奥地利,罗马尼亚,波兰甚至波罗的海三国超越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德国人好饮啤酒的习惯自然是不可能短时间发生改变的,人均啤酒消费量逐年降低和德国接纳大量土耳其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移民不无关系。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奥地利以126L/人超越了111L/人的德国。

2021年麒麟控股Kirin Holdings发布的数据,
奥地利位居第二,德国跌至第七。
虽说Anton Dreher的维也纳拉格在19世纪一鸣惊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奥地利风格;但多瑙河谷,布尔根兰州Burgenland的葡萄酒对奥地利东部地区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国际上,奥地利葡萄酒的名气怕是远大于奥地利啤酒,酒圈工作者大概都无法做到不假思索说出一个奥地利啤酒品牌的名字吧;
再加上近年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都会区的精酿啤酒发展势头迅猛;奥地利啤酒传统最深厚的地区还是颁给和巴伐利亚接壤,群山环绕的萨尔茨堡Salzburg和上奥地利Oberösterreich吧。

萨尔茨堡州在奥地利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和奥地利的法定饮酒年龄是16岁,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解释人均啤酒消耗量傲人的数据(毕竟统计方法是啤酒总消费量÷国家总人口),但奥地利只有德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使得其总体的啤酒产量捉衿见肘,加之隔壁德国,捷克啤酒更响亮的品牌竞争,所以在奥地利喝啤酒都是且喝且珍惜吧——让你在别处无论如何都喝不到可能是奥地利人对本土化的另类诠释吧。
舞台是萨尔茨堡,那么主角必定是Stiegl.
Stiegl

Stiegl在奥地利德语中的意思是“小而窄的台阶”,衍生于“楼梯,台阶”一词—— Stiege. 在商标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也是在这一年酒厂首次见诸史料,以"Das Bräuhaus an der Gstätten"被提及,Gstätten的意思是山坡旁陡峭的草地,即“陡峭草地上的酿造工坊”,彼时的萨尔茨堡城中家庭式酿造工坊不下百家,只能以每家都地理位置来辨别,Stiegl原厂位于萨尔茨堡老城的Anton-Neumayer广场,也就是如今自然之家Haus der Natur博物馆所在地。

Stiegl这一名字是源于酿造啤酒所需的水源取自"Das Haus bey der Stiegen", 即台阶旁的房子,阿尔卑斯山的水源通过运河Almkanal供给萨尔茨堡市民。小台阶也就自始至终成为了品牌标识。
Stiegl从萨尔茨堡一众酿造工坊里脱颖而出已经是17世纪中旬了,当时的年产出达到了惊人的10万升,据说莫扎特也曾光顾过Stiegl家。
18-19世纪之交,奥地利卷入了拿破仑对外战争,1816年,萨尔茨堡成为奥地利王室领地,迎来了和平;1820年,Stiegl买下了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下方的土地用于窖藏啤酒,招待更多的酒客,也就是如今依然在运作的Stiegl-Keller,它是Stiegl最大的历史遗产,共有上下三层,餐厅的主体位于第二层,有一个专门举办大型宴会,平时并不开放的大厅,啤酒花园的露台可以俯瞰王宫广场,是一家无论本地人还是游客都趋之若鹜的啤酒餐厅,我们就因为周六晚上没有预定没能吃上,只能周日直奔现在的Stiegl-Brauerei.
Stiegl-Brauerei

随着现代酿造设备的引入,新入主Stiegl的Josef Schreiner在1863年将啤酒厂从老城区搬到了更宽敞的Maxglan街区;不幸的是,1875年的一场大火摧毁了新建的厂房,虽然Schreiner紧锣密鼓地主持了重建工作,把啤酒厂量提升到了200万升,但他自己却因这次变故在1880年撒手人寰。
Schreiner死后,公司财团并不看好啤酒厂的前景,作为股东之一的谷物贸易商Franz Huemer-Kiener不忍公司疏于管理,最终选择全盘接手Stiegl.
Kiener家族对酿造车间,自动化装瓶流水线,甚至一个小型发电厂的投资逐渐将Stiegl推向巅峰:1912年,Stiegl成为萨尔茨堡最大的啤酒厂,并将其最受欢迎的啤酒Stiegl Goldbräu在维也纳工商协会注册为品牌。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低潮期,1955年奥地利重新独立,Stiegl也随之重回巅峰,还把可口可乐引入萨尔茨堡。1990年,Dr. Heinrich Dieter Kiener接手Stiegl后,再次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在1995年开设了欧洲最大的啤酒博物馆Stiegl Brauwelt,它和Stiegl Brauerei都可以算是萨尔茨堡必逛的景点了。

这还没完,2012年,Stiegl在萨尔茨堡,上奥地利,巴伐利亚三州接壤之地的一个小村庄——维尔茨胡特Wildshut揭幕了自家的啤酒农场Stiegl-Gut Wildshut,成为奥地利首个自我运营循环经济有机农场的啤酒厂:培育和研究腐殖质土壤,复兴古老的谷物品种,并独立进行麦芽处理,由此推出风味独特的啤酒,烈酒,Brut de bière,甚至香皂,香水等各种衍生产品,并且都是BIO的哦!

说回Stiegl-Brauerei,新酒厂自带的啤酒餐厅规模也是相当大,分为三个大厅,餐食虽说是中规中矩的德奥风味: 脆皮五花肉的脆皮根本咬不动,调味异常简单的炸鸡竟然异常好吃,以至于炸鸡都成了萨尔茨堡的一道招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Bärenwirt,尝尝奥地利最好吃的炸鸡),总的来说体验比慕尼黑那几家要好得多。

历史上Stiegl曾酿造过大受欢迎的深色啤酒,可以从圣诞节一直供应到复活节,但如今的酒单则是清一色的淡色啤酒,哪怕是推陈出新的special edition系列,还是craft beer,都没有了深色啤酒的影子。
Augustiner Bräu
Kloster Mülln

奥古斯丁修会的僧侣无处不在,除了慕尼黑,萨尔茨堡也有他们的地盘,Kloster Mülln修道院背后的小山头也因此被命名为僧侣山Mönchsberg.
1621年,Kloster Mülln获准酿造啤酒,1835年,Kloster Mülln被本笃会Kloster Michaelbeuern接管,供职于Michaelbeuern的神父看到了Augustiner啤酒的巨大商业价值,便开始宣传修道院的啤酒。
Kloster Mülln随后的发展貌似都集中在了不断扩大内部的啤酒大厅这件事上:20世纪初Stockhammersaal,Augustinersaal两座大厅接连落成,时至今日这两座大厅都是Kloster Mülln的核心部分。

1926年,增开了以日耳曼酒圣Gambrinus命名的第三个大厅,随之一起开张的还有五家售卖硬核下酒菜的熟食铺,熟食铺所在的一侧也被称为Schmankerlgang.
1962年,第四个大厅Rupertus落成。名义上来讲,萨尔茨堡地区的修道院并没有受到德意志地区教会世俗化的打击,Kloster Mülln的管理权依然在修道院院长Nicolaus Wagner手中,他也兼任Kloster Mülln公司的总经理,2017年以他命名的第五个全新的大厅也开始迎客。
Augustiner Bräu Kloster Mülln内部空间达5000平米,加上室外啤酒花园的1400个座位,是奥地利目前最大的啤酒馆。相较于如今酒单信息量爆炸的精酿酒吧,这间巨型酒馆就是选择困难症的福音——几乎常年只供应一款啤酒——Märzen.

对于访客来说,这里可以满足你对中欧地区传统啤酒馆的所有想象:进门直接从满柜子的大小搪瓷杯里挑一个,拿到水龙头下方冲洗一下,酒保直接从木桶中打出啤酒,结完账就走进人声鼎沸的大厅里寻机落座吧。
这里简直就是萨尔茨堡人的社交大本营。
Zipfer

相较于Stiegl,AugustinerMülln,Zipfer既没有悠久的历史,也并不独立:它在1858年由维也纳银行家Franz Schaup在上奥地利州的小镇——齐普夫Zipf创立,如今是喜力(奥地利)集团的一个子品牌,但这并不妨碍Zipfer成为奥地利最受欢迎的啤酒之一,Zipfer也有很多故事要讲。
首先是关于水,Franz Schaup买下的土地地下有着天然泉水,经过花岗岩洗礼的泉水被认为可以给啤酒带来独特的风味,时至今日Zipfer啤酒厂的水源依然是小镇的地下泉水。
Zipfer最拿的出手的故事当属啤酒花,上奥地利州北部Mühlviertel深受波希米亚地区影响,出产高品质啤酒花,Zipfer啤酒的高品质自然离不开和啤酒花种植户的亲密合作以及酿酒师自身的坚持:八十年代,随着啤酒产量的扩大,啤酒花的用量也迅猛增长,各大厂商开始将干燥后的啤酒花压制成球状并装在麻袋或者塑料袋中以便运输和储藏,或者干脆使用酒花油膏甚至提取物,而Zipfer依然坚持全盘使用新鲜啤酒花,并在酒花农Sepp Reiter的帮助下开发了酒花干燥系统,尽可能保留啤酒花的所有风味。

1958年,Fritz Kretz Schaup和酿酒师Dr.Gottfried Nüchtern推出了Zipfer Spezial,这款啤酒将帮助Zipfer走出战后的萧条。
1962年,Zipfer Spezial更名为Zipfer Urhell,并推出了"Ein Glass Heller Freude"(一杯明亮的愉悦,如商标中所示)的广告词。
1967年推出的Zipfer Urtyp由来自Mühlviertel的四种啤酒花酿造而成,非常具有辨识度的风味使其成为日后Zipfer最经典的啤酒。

Zipfer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创举是在60年代末引入了塑料啤酒箱取代先前的木箱,引发其余啤酒厂争相效仿。
Zipfer并没有Stiegl那么花里胡哨的产品线,而是全年只生产11款啤酒,包含最经典的Urtyp,Märzen三月啤酒,Pils,Kellerbier未经过滤版本,DREI低度啤酒(如名所示,只有3度),以及一款春日博克Josefi Bock和冬日博克Stefani Bock.

1907年,酒厂在萨尔茨堡老城置办了啤酒馆Zipfer Bierhaus,虽然业主如今已经不是Zipfer本身了,但是啤酒馆的名字依然留了下来,周六晚上我们没能去成Stiegl-Keller饥肠辘辘来了这里。
奥地利菜无可厚非: 维也纳炸肉排,奥地利香肠,还可以吃到蒂罗尔风味洋芋擦擦Tyroler Gröstl,特色的鱼汤里居然是三文鱼和鲳鱼,本宁波人吃到这熟悉的鱼肉内心五味杂陈。

写在最后
每次来萨尔茨堡,总觉得这座城市特别没有人气,街上都是空荡荡的,倒是托马塞利咖啡馆和莫扎特巧克力店的祖国同胞们屡见不鲜。
在走访了城里的几个啤酒餐厅后,答案自然就明了:萨尔茨堡的几个啤酒屋规模都太大了,是它们把萨尔茨堡市民都吞噬了,把萨尔茨堡的人气都吸走了,你要是不信,那就进去看看吧:
Stiegl-Keller,
地址:Festunggasse 10.
Stiegl-Brauerei/Brauwelt,
地址:Bräuhausstrasse 9.
Zipfer Bierhaus
地址:Universitätsplatz 19, Sigmund-Haffner-Gasse 12.
Augustiner Bräu Mülln
地址:Lindhofstrasse 7.
Gösser Stub'n
地址:Moosstrass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