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喝白酒对降血糖有帮助外,身体还会出现哪些变化?建议男性了解下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10 22:39:42     34

中国是饮酒大国,饮酒文化也非常久。在唐诗宋词的记录中千千万万赞美酒液的佳句都可表现出酒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而且酒还有“百药之长”的称呼,那是因为酒精挥发性甚好,与很多中药成分相性极佳。

酒桌文化不管是在职场应酬还是家宴聚会里,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不少人因此学会饮酒。这样一来关于喝酒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的争论越来越多。尤其是关于白酒的争议,有人认为白酒是五谷杂粮酿制的,对身体好;还有人认为白酒中酒精含量太多,会造成身体不适。都说酒是穿肠药,喝白酒究竟有哪些利弊?

那白酒是什么?

白酒又叫烧刀子,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中医认为白酒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且记载白酒可以行气活血、养脾气、壮神御寒;过量饮酒则会造成记忆力衰退、视力减退、智力不足等。酒,性大热,味甘辛,入十二经。目疾,咳喘、阴虚火旺、肝热病者宜戒之。

根据临床专家研究表示,每天少量喝白酒能够降低血糖指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喝酒降血糖真的说法,并不是喝酒之后血糖就会降低了。而是酒精进入人体之后对胰岛产生刺激,使胰岛素分泌加快,所以会降低血糖,但只是暂时性的。

而且喝白酒会刺激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之后会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上升,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中,所以对血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多数人喝酒之后都不会察觉血糖下降。

除却降低血糖,少量饮用白酒,还有什么好处?

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超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管壁出现损伤。

适当喝白酒能够改善血液中胆固醇指标,增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还能扩张小血管,让血液流通得更加顺畅。中老年人可以每天饮用一些白酒,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每日少量饮酒的人比不饮酒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低20百分点。

2. 缓解疲劳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促进细胞兴奋性,消除疲劳,放松神经,

3. 改善食欲

对于食欲不佳的人,可以在餐前饮用少量白酒,刺激唾液腺分泌,加快胃中血液循环,增加食欲。

4. 消毒杀菌

白酒一般乙醇含量比较高,在临床医学中表示,乙醇含量越高,杀菌效果就越好。喜爱吃刺身或其他生食的人可以喝些白酒,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少量饮酒能够预防疾病,那过量饮酒会怎样?

1. 恶化糖尿病

虽然喝酒可能会降低血糖,但是糖尿病患者是最好不要喝酒的。由于糖尿病管着每天都会服用药物,酒精进入身体之后会破坏药物疗效,加快糖尿病的病程。

而且大量饮用白酒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小便次数,对肾脏造成影响,极其容易引发糖尿病肾病。故糖尿病患者最好戒酒。

2. 形成心脑血管疾病

大量饮酒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斑块如果不稳定的话,脱落之后直接引发心肌梗死。

3. 肝疾病

白酒中主要成分就是酒精,然而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主要的消化器官是肝。酒精进入肝脏中开始代谢,收到乙醇脱氢酶的影响会加快形成乙醛的速度,白酒度数高,过量饮用造成肝脏代谢压力,伤害胆管内壁上皮细胞,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酒精是最伤害肝脏的物质之一,肝疾病患者尽量不要饮酒 ,健康人不要过量饮酒,为生命安全做保障。

4. 伤害神经系统

酒精就是乙醇,乙醇是亲神经物质的一种,大量饮酒会破坏神经元细胞,后期形成周围神经损伤、大脑皮层萎缩等。长期每日醉酒的人,血脑屏障通透性会增加,使人形成精神类疾病,例如认知障碍、多重人格等。

醉酒之后,身体吸收大量乙醇,影响神经传递速度,减缓大脑反应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醉酒之后反应慢半拍的原因。

这么看来,饮酒是一把双刃剑,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影响生命健康,下面来看看饮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1. 烫酒

我国古代有烫酒的说法,现在看来烫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乙醇沸点是78.3℃,乙醛沸点是21℃,甲醇沸点是64℃,所以喝酒之前先将酒热一下能够使里面的有害物质变成气体挥发,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最适合的温度在35℃左右,也不会影响白酒的口感,容易排泄且不容易喝醉。但一定注意不要将酒烧开了喝,这样对身体没有好处。

2. 切忌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会导致酒精伤害胃粘膜,出现胃溃疡、胃糜烂,甚至是溃疡性出血。

3. 喝酒时间

分解酒精需要维生素和多种酶的参与,然而在6点到8点的时候身体中所含酶的指标已经达到理想值,有利于分解酒精,这个时候一般也是吃晚饭的时间,可以随着晚饭喝一些。

同时8点之后也临近睡觉的时间,还可促进睡眠。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