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首次举行秋酿大典,黄鹤楼启动名酒复兴新密码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10 22:18:28     43

正文/湖北酒协全媒体

11月9日,“黄鹤楼·大清香酒2023秋季开酿大典盛大启幕。

作为中国三大清香名酒之一,今年是近二十年来黄鹤楼酒首次举办秋酿大典,那么对于处在高速发展之中的黄鹤楼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01


品牌竞争文化先行,以秋酿传统重塑名酒形象

“秋酿大典”体现着黄鹤楼酒名酒复兴的信心与决心——在酒业人士看来,秋酿合乎传统农业生产中“依时、依序,道法自然”的文化观念。
传统农业“春种秋收”,秋天为收获的季节,谷物成熟,粮仓充盈。作为植根于传统农业之上的酿造业,自然是以粮食为基础,当年度庄稼丰收,才有余粮酿酒,这也代表着生活的充盈和余裕。
古人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说法。粮食是酿酒的基础所在,而酒则有满足精神需求的特点,在上古时期它是祭拜祖宗神明必不可少之物,在后世它则是怡情悦性、婚丧嫁娶所必备。这就要求它必定是建立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基础之上,秋酿是在秋收时节对祖宗神明的告慰和回馈。
“美酒尊天而酿,据地而生,是山川万物四季精华的凝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秋酿之时,新粮入仓,气正天吉,酿酒正当时。近千年来,酿酒人世代传承古法技艺,遵循物候时令,秋收开酿,造就了绵延千年而不绝的中国酿酒文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酒业已经进入到了名酒争霸的时代,有历史底蕴、有文化内涵的名酒才可以走得长远,这是酒业竞争由渠道竞争走向品牌竞争的必然。
鹤楼酒作为南派清香的典型代表,居楚地而向中原,区位优势显著,品牌发展脉络清晰,历史底蕴深厚,不仅在香型口味上独树一帜,扛起南派大旗,更以曾获“国家质量管理奖金奖”的殊荣,笑傲酒业。
有历史积淀、有酿造优势、有香型个性、有市场基础,对于黄鹤楼酒而言,在这些积淀之上注重文化的延续和仪轨的再现,自然别有一番意味,这也是讲好品牌故事的一条必由之路。
宋书玉表示,黄鹤楼秋酿大典以庄重神圣的仪式,抒发对“天时”的敬重和对时代的感恩。黄鹤楼酒血脉里流淌的是荆楚数千年的文化,从“佳酿天成,国富民强”的“天成坊”,到近代“汉汾”、“南楼北汾”,再到1984、1989年蝉联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高光时刻,黄鹤楼酒业站在了清香复兴与名酒复兴两大风口的交汇点。

02

市场发展产能为基,三大产地奠定名酒根基

“黄鹤楼是中国传统名酒,它首次举办秋酿大典,自然有着在市场丰收之后、更为注重品牌文化内涵的意味,代表着对传统仪轨的尊重以及对品牌复兴的决心”有现场观礼的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黄鹤楼酒业含税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已经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
“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是总量减少而市场向有限的名酒品牌集中”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黄鹤楼酒能够在挤压式增长的特殊态势之下保持正向发展,说明了其身上的名酒基因以及正确的市场策略开始凸显。
“近年来,名酒企业纷纷提高产能,抢占消费者的心智”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香型多元、名酒复兴的大势之下,名酒企业基于在香型上的引领、基于在酿艺上的传承、在资本实力上的优势而逐渐成为消费主流,除了能否凸显文化特性之外,产能、储能上的优劣,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自2016年我国白酒产能达到巅峰之后,逐渐走向行业整体产能收缩而名酒产能扩增的路线。
这也意味着,黄鹤楼等名酒企业需要紧紧抓住机遇期,在下一轮消费周期彻底来临前打好产能基础。
基于市场的正向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适应酒类消费向名酒集中的发展态势,黄鹤楼也开始大力提高基础产能,放眼更为长远的竞争需求。
此前,黄鹤楼推出“135”产业规划,着眼构建坚实的产能基础、强大的品牌力,以此向百亿目标迈进。
在这一战略下,黄鹤楼的产能优势逐渐凸显。到了2018年,随州厂区推进搬迁扩能,建设了占地面积达到800亩以上的智能酿造园,其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自动化单体酿造车间和制曲车间,原酒产能可达到3万吨左右。
酿造园内拥有占地面积约4.1万方的近万只室外“陶坛林”,可储酒约1.5万吨,用于白酒自然老熟储存。
随州、咸宁、武汉……黄鹤楼酒三大产区呈掎角之势,形成占地面积1664亩,基酒超3.7万吨、灌装能力超5万吨,储酒能力超20万吨的庞大体量,是未来黄鹤楼酒突破50亿迈向100亿的重要支撑。

03

名酒复兴个性为本,黄鹤楼站在清香复兴的价值潮头

本次黄鹤楼酒秋酿大典上亮相的秋酿头酒,得到现场专家与嘉宾们的高度评价:酒体清香丰满,风格幽雅怡人。
据了解,黄鹤楼秋酿头酒封坛后,将利用黄鹤楼酒独的“131”储藏工艺,储藏至少五年以上,延长白酒的发酵周期,酒体更加清雅丰满。近年来,窖池收藏成为行业潮流,2023黄鹤楼秋酿开酿大典封坛酒,是原窖原粮原度酿造的原酒,具有稀缺、不可复制的藏品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秋酿头酒,是以黄鹤楼为代表的南派清香的典型风格,其背后也代表着黄鹤楼坚守南派大旗的决心所在。
事实上,黄鹤楼对于清香的坚守一直未变且精益求精。
一方面,其大规模推进智能化酿造,以现代化技术更为精微的特点去不断将原料配比、工艺节点精细化,将影响香型、口感的诸多因素逐一解析,力求给消费者最为贴合他们需求的优质化商品。
另一方面,黄鹤楼酒在2018年度,通过找回老师傅,恢复老工艺,在向传统酿艺致敬的同时、实现现代化智能化酿造设备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完成黄鹤楼酒大清香的华丽回归。
黄鹤楼随州智能酿酒1号车间已正式投产,现场全自动配送粮糠,智能行车精准定位,机器人探气上甑,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原酒产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真正做到了“让数字产生酒香”。
2022年,黄鹤楼酒又推出兼具名酒基因和品质密码的扛鼎之作“楼20”。其传承了黄鹤楼酒两获“中国名酒”的传统清香工艺,采用“1234酿造法”,即一次投粮、两轮发酵、三曲共融、四香共享。在酿酒工艺上,酿酒原粮从种子到酿成原酒需经历三百道工序,精选优质粮谷,保证酒体的香味协调、纯甜净爽。采用“131”储藏工艺,酒体均储存5年以上,产品的陈香与粮香更突出,清香风格独特突出,成为黄鹤楼酒名酒价值回归的先锋力量,带领黄鹤楼酒加速成长为清香阵营的价值新标杆。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表示,一直以来,黄鹤楼酿酒人以虔诚之心、真挚之情、精益之法,坚守传统技艺,发扬工匠精神,建立起一粒粮到一瓶酒的全面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了清香型酒产品品质和独特风格。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清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万千升、1300亿元,行业占比由15%上升至20%以上。
这种酒业消费趋向个性化、香型化的态势,让南派清香的扛旗者也站在了风口。在业内看来,文化、产能、品牌……三者兼备,让黄鹤楼酒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这一次的秋酿大典,更像是一次向百亿迈进的大规模誓师典礼,也必将成为黄鹤楼酒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往期精彩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