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江湖,历史悠久,
八方流派,各具风味。
有人钟爱这一口醇香的刺激,
有人却因白酒的“烈”敬而远之。
爱酒人士,总爱小酌几口,
有人饮酒后面不改色,千杯不倒,
有人沾酒便面露赤色,仍趋之若鹜。
但,即便是识酒的老饕,
也难免有宿醉和上头的时候。
关于白酒上头,
有人觉得是自己酒量不济,
实则不然。
个中缘由,且听细细道来:
饮酒后,90%的酒精要经过肝脏代谢。而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和体质有关,主要由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决定。
如果一个人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低,那么酒后便容易上头;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低,则会出现喝酒上脸的情况。
在诞生之初,白酒都是用五谷纯粮酿造的,后来食用酒精的出现使得勾兑白酒开始大行其道。
由于一些勾兑酒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饮后解酒慢,残留在体内的酒精会加大肝脏的代谢负担,并随着血液循环影响大脑、心脏等器官,出现头晕头痛、口干,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白酒中的醛类赋予了酒体辛辣刺激的味觉基础,它们对白酒香气的平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人体吸收了过量的醛类物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刺激大脑、心脏和胃黏膜,导致血压升高、头痛和胃难受。
众所周知,白酒往往是越陈越香,是因为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被取代,生成乙缩醛,使得酒体的辣味和刺激感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也会变小。
所以,年份酒的香气更醇厚,口感更绵柔,饮后不容易出现上头难受的情况。
杂醇油是白酒众多微量成分中的一种,适量的杂醇油可以赋予白酒特殊的香味,也可以衬托酒体的酯香,让香气更有层次感。
衡量一款白酒上不上头的重要因素便是杂醇油含量的多寡,一旦含量超标,就会产生苦涩刺激的杂味,既影响了酒的香气,也败坏了口感。
优质的酒体由于过滤环节做得好,杂醇油含量微乎其微,即便敞开喝,也不容易上头。
酸酯平衡是中国白酒的传统特色,也是大多数优质白酒始终遵循的规律。有机酸的存在,有利于酒精在人体内进一步酯化。
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止痛,从而减轻饮酒后的头痛和不适感。
想要健康饮酒,最好选择酸酯平衡做得好的白酒。因为这类酒对身体的影响和副作用很小,如果白酒的酸酯比例不协调,就很容易伤害身体,导致饮后上头。
在白酒的各大流派中,浓香型白酒是酸酯平衡最突出的代表。
综上,如果你钟爱白酒,又害怕喝酒上头,不妨选择优质头部品牌的杂醇含量低、酸酯平衡优秀的浓香型纯粮酒,抛去身体负担,让饮酒变成一种真正的享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