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作为我国的百年老字号,不仅是国内啤酒市场的翘楚,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
不过近期关于青岛啤酒因原料仓事件,让青岛啤酒有些难堪。
福克斯、纽约邮报、CNBC、英国BBC、太阳报等100多家国际媒体大标题报道,更冠以《青啤啤酒让消费者感到震惊》之类的标题。
谷歌搜索Tsingtao Brewery(青岛啤酒),关于青岛啤酒三厂员工在原料仓进行不雅举动的相关图文、视频高达300万条。

青岛啤酒第一时间接连作出两份回应。


后续青岛啤酒通过媒体间接暗示:事故地点不是在青岛啤酒原料仓库,而是在运输车间;
视频拍摄者以及始作俑者不是青岛啤酒三厂的员工,而是外包人员。
但众多消费者关心的是否经常有类似现象?视频是谁拍摄的?出于什么目的拍摄?并没有得到解答。
青岛啤酒、警方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方的完整调查公告也并没有通报,而与之对应的10月19日在抖音上第一个流出的视频与10月20日媒体报道的第一个视频,目前已经全被删除。
这种“真相模糊”与“抓删封堵”的现象,让青岛啤酒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截至目前,青岛啤酒当前股价较年初下降了约24.57%,较年内高点下跌了35.16%。
青岛啤酒最新总市值为1071亿元,较年初蒸发了约360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27日,青岛啤酒披露了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似乎一扫近日舆论带来的的负面情绪困扰,用高质量的业绩数据为渠道、市场传递了强有力的发展信心。
高端化战略显成效
青岛啤酒的高端化战略是其业绩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的中高端产品销量实现了逆市增长,同比增长11%。
这个成就不仅推动了公司整体产品结构的优化,还使得青岛啤酒的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进一步推动了业绩的增长。
结构优,满足消费者细分“新需求”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青岛啤酒前三季度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产品销量409万千升,同比增长3.5%;
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290.2万千升,同比增长11%,中高端产品优势明显。
青岛啤酒经典、纯生、白啤、一世传奇、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奥古特、鸿运当头、1升精品原浆、1升水晶纯生、皮尔森、IPA等一系列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呈现加速优化提升的良好态势,保持了在国内啤酒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质效高,推进数字化转型“新高度”
报告显示,青岛啤酒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青岛啤酒创建“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升渠道领域数字化覆盖深度,打造供应商端到经销商端的全链条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青岛啤酒提出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聚焦优势产业扩能升级,以创新优势、科技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等发展新优势,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化工厂面临的挑战
按照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我们或可发现青岛啤酒提出的“数字化工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原因无他,“青岛啤酒三厂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厂,拥有现代化的啤酒生产流水线及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这段话,白纸黑字地写在了青岛啤酒官方微信公众号上。
2020年7月17日,青岛啤酒平度智慧产业示范园100万千升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来源: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1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全球灯塔网络”迎来新的成员,青岛啤酒厂成功入选,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
截至2023年1月,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到132家,中国的“灯塔工厂”增至50家,青岛啤酒是酒行业唯一一家上榜的企业。
“灯塔工厂”项目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作为中国酒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青岛啤酒是最不应该出现这类低级错误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缺失。
在成立的第120个年头,青岛啤酒三厂年产能从2018年的75万千升跃升至今年的120万千升。
早在2019年,时任青岛啤酒三厂厂长的刘德利就向媒体表示:
“该厂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灌装技术,其新双端洗瓶机、EP电子阀灌装机、集中加热节能式杀菌机,全变频输送系统均采用了最新核心智能技术”。
而如今站在风口浪尖的青岛啤酒三厂说明,再先进的人工智能、数字生产线,再先进的工艺,也不如日常的管理到位。
没有问题的问题
尽管得益于其高端化战略和与品牌年轻化策略的效果显现,青岛啤酒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但叠加作为“智慧工厂”的青啤三厂出现引发舆情的事故,与其董事长黄克兴、总裁姜宗祥及一系列高管减持的动作,我们会发现青岛啤酒或正面临:信任危机。
看上去青岛啤酒对此的采取的策略是“冷处理”。
但事实上,消费者从来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这样会让“青岛啤酒到底有没有问题的问题,成为真正问题。”
结语
事实上,公开详实的调查报告,清楚地交代事件的真相,以消除公众的怀疑和疑虑,才有机会重拾公众信任。
具体而言,积极回应国际媒体,应对他们的质疑和报道,提供准确的信息,以改变国际社会对品牌的印象。
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的监管,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邀请媒体、消费者定期参观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才是应对此次“危机”的良方。
拖下去,只会让“青岛啤酒到底有没有问题的问题,成为真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