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喝酒时经常会发现,白酒倒入杯中,经过摇晃,杯壁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附着现象,大家也普遍认为白酒只要挂杯就是好酒,是这样的吗?
第一个是附着力,附着力大家比较清楚,当两种不同物质接触部分间相互连接,这两种物质会有一种吸引力(酒杯是一个物体,里面的酒液是一种物体),而这种吸引力会使他们连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假如液体的黏度越大,或者越稠,这个附着力就越强。日常生活中的油往外倒费劲,因为它的附着力很强,而水或者酒就没有这么大附着力。
第二种力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一个常见的典型物理化学现象,当然表面张力有一套公式。
什么是表面张力?简单来说,就是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液体表面有不同的分子,它们之间会有吸引,即表面存在紧缩力,也就是这种力使液体的表面收缩,正是这种表面张力,使液体能凝聚在一起。
第三个力是重力,重力就比较简单了,是物体受地球吸引受的力。
实际上“挂杯”这个说法是个“舶来品”,最早来源于葡萄酒。
早在1855年,也就是160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汤姆森发现红葡萄酒挂杯现象,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兰戈尼通过研究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865年,发现挂柸现象十年以后发表,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葡萄酒的挂杯现象统称为马兰戈尼效应。
白酒也有这种现象。
酒精具有沸点低、易挥发和化学溶解性质。当它处在密闭的酒瓶空间,活性就会被压制。而当酒瓶打开,酒体与空气接触以后,酒精的活性也就被激发了。
此时的酒精释放天性开始挥发,但酒体中2%的其他物质却不想与酒精分开。所以在酒精挥发过程中,这些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会受酒精牵连,在杯壁上逐渐凝聚成酒珠,当酒珠聚集得足够大时,它就会受重力影响往下流,从而形成丝丝酒线,这就形成了“挂杯”。
日常生活中,要想通过挂杯是很难反映出酒质品质的高低的。
首先,酒杯材质不同,有玻璃杯,有陶瓷杯,平常饮酒时候我们通常用的是小杯子,而且同一种材质洁净度不同也会影响挂杯效果。
另外挂杯重量的确有差异,但差异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肉眼很难观察到这种微小的差异。
除此之外,高度酒挂杯明显,有的劣质酒虽然酒精度也高,通过增加增稠、黏度高的物质,添加一些风味物质,也可以达到高度酒挂杯效果。
总的来说,白酒挂杯可以作为评判白酒质量高低的一个维度,但是不能作为唯一标准,还要从酒花、酒色、闻香、口感等多方面去考虑。
白酒工艺复杂,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艺,酿造出不同香型的白酒,挂杯也会有一定差异。当前业内较为严谨的结论是:品质好的酒挂杯效果好,但是挂杯效果好的,不一定都是好酒。
原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