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一则“青岛啤酒三厂工人在原料厂小便”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此影响,青岛啤酒23日开盘股价大跌,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多家媒体在报道时,均未涉及视频来源,仅使用了“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视频画质较为模糊,工作人员的体貌特征并不清晰,更未提及事发具体时间。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单凭网络截图,暂不能确定就是青啤三厂,目前厂里正对网络传闻进行调查。20日晚间,青岛啤酒方发布声明称,针对10月19日网上出现的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视频,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已全部封存。公司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欢迎广大消费者监督。平度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说明称,10月19日发现涉青岛啤酒三厂的网上相关视频后,该局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进驻现场进行调查,并对视频所反映的该批原料全部封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最新消息为,知情人透露,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视频拍摄地并非网上谣传的青岛啤酒原料仓库,应为某物流承运商的运输车辆车厢,网传涉事人员也非青岛啤酒员工,为外包劳务合作公司的装卸工。总体而言,作为国产啤酒知名品牌,青岛啤酒颇受市场青睐,一旦涉及食品安全或卫生问题,品牌形象无疑会大受打击,更是会直接影响产品销售情况。作为我国最早诞生的啤酒品牌之一,青岛啤酒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规模和市场份额均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是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涉事酒厂更是被青岛啤酒寄予厚望,不仅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厂,也是青岛市食品饮料产业唯一一个国家级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区。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多次在国内外质量评比中荣获冠军,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正是基于民众对青岛啤酒产品的高期待,此次事件发生后才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不少网友关心事件背后暴露出企业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食品安全风险,与青岛啤酒“灯塔工厂”的形象以及“为生活创造快乐”的理念相背离,由此引发品牌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近年来,食品行业安全问题频出,永辉超市、自嗨锅、阿宽食品、桃李面包、半天妖烤鱼等品牌三番五次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这不仅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更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的冲击。此次青岛啤酒事件一经爆发,尽管企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但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对青岛啤酒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是国内啤酒巨头近年鲜少遭遇的重大舆情。这一事件的曝光使得消费者们对于这样一个龙头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产生了质疑。毕竟,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建立了数十年之久,因产品质量可靠而家喻户晓。然而,此次的事件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岛啤酒的线下销售,最终业绩将承担后果,也会致使消费者怀疑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导致品牌声誉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食品安全事件是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不能触碰的雷区,是一个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不论在任何情形下发生,都会成为牵扯诸多环节和领域、力量的综合性事件,更会使得涉事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青岛啤酒事件仅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缩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健康与生命安全,没有任何妥协空间。为了尽量规避此类问题的产生,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在立法层面提供有力支持外,深处其中的食品企业也应不断加强对产品安全生产全流程的管控力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抽检,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任何时候,企业想要获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与支持,始终把“消费者”放在首位是必然选择。声明:本文信息来源自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