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中小企业根据属性与营收规模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类别,其一,以生产原酒为主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与贵州,尽管有些原酒企业产能与营收规模已经很大,特定背景下营收规模也能达到10亿元规模,但是随着全国各地白酒企业产能大跃进,这类原酒性企业实际生存状况都非常艰难;其二,营收规模低于1亿元规模区域性企业,如,山东市场出现的县级亿元或亿元以下规模白酒企业,在本轮结构调整中遭遇巨大市场成长压力;而强势品牌林立省份,如湖北、河北等区域性中小白酒企业,财务已经陷入到举步维艰,捉襟见肘地步;其三,营收规模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中小企业生存状态尤为艰难。由于1—5亿元白酒中小企业大部分制定了比较激进成长战略规划,突然遭遇这样深层次结构调整,其战略节奏被完全打乱,也最容易陷入到被动挨打局面;其四,营收规模在5—10亿元规模中小企业出现业绩分化与波动,结构比较高这类白酒企业其业绩出现过山车,如,贵州茅台镇某酱香型白酒企业2012年度营收规模达10亿元,但是,随着结构调整时代来临,其业绩迅速回归到亿元左右规模;结构比较低这类白酒企业在本轮结构调整中获得了成长机遇,营销规模与市场版图在逐步扩大,如山东花冠酒业,作为结构比较均衡区域性白酒企业在本轮结构调整中获得了成长机遇。中国白酒中小企业目前生存状态基本上处于如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状态,收缩与聚焦。在全国市场调研过程中发现,本轮结构调整根本性改变了中小企业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战略预期,中小企业大部分选择了战略性大收缩。其一是市场收缩。中小企业市场大跃进风气得到遏制,大部分中小企业逐步回归到自己基地市场,将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市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其二是人员收缩。中小企业人员收缩态势十分明显,相当部分企业逐步遏制人员扩编势头,将更多资源聚焦在渠道深耕与市场维护层面,偏扩张性人力资源进入到职业转化通道;其三是财务收缩。中小企业财务上趋于保守,特别是市场运营费用上激进作风大幅度减少,广告费、咨询费、招商费等大幅度压缩,渠道建设费用大幅度增加,从行业媒体最近两年时间经营出现滑坡可以感受到中小企业寒冬;其四是产能收缩。随着中国白酒产能严重过剩,大规模扩张中小白酒企业明显减少,中小白酒企业在产能上大幅度收缩,甚至于出现像水井坊这样外资公司也取消了邛崃基地大规模产能扩张布局,白酒行业寒意阵阵。
第二种状态,歇业与关闭。在贵州、四川调研过程中发现,白酒中小企业处于歇业状态比较多。如,贵州仁怀中小白酒企业有将近55%处于歇业状态,30%处于关闭边缘,只有少数中小企业维持了点状市场运营;同样,泸州市白酒中小企业处于生死边缘,其中60%中小企业处于歇业状态,80%原酒企业处于关闭边缘;四川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处境艰难,包括某些巨无霸性原酒企业也陷入到财务危机状态;中小白酒企业处于歇业而不是倒闭最重要原因来自于政府层面政策性支持。作为白酒重度产区,仁怀、泸州、宜宾、邛崃等地考虑到自身产业布局,并不愿意轻易让中小企业倒闭,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以歇业方式规避经营风险,以政府减税与财政支持维持企业存在。山东、河南等地一部分中小企业也出现了歇业与关闭现象,这些歇业与关闭中小企业更具市场化意义,说明白酒中小企业真正进入到淘汰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