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有网友发视频说青岛啤酒三厂一名工人在原料仓库小便。后期,又有说法,视频拍摄场地不是青岛啤酒原料仓库,而是某物流承运商的运输车辆车厢,涉事人员非青啤员工,是外包劳务合作公司的装卸工。
10月20日晚,@青岛啤酒 发布情况说明。
非食品加工人员不得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员同样的卫生要求。 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 管理人员应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能够判断潜在的危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有效管理。
对非经常出入门应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管理措施;厂区围墙、围栏等必要设施高度足于限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对出入人员、车辆及携带物品进行检查、登记,对厂区外围和厂区内进行定期巡视。 生产区域按照敏感、重要程度差异予以隔离,对于限制人员进入的区域应有警示性标识,对允许访问参观的区域应有管理人员全程陪同。 敏感区域(如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区域)及容易发生大范围人为破坏的区域(如投料区、包装区域)操作人员应进行背景调查。 按照工序、权限不同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如工作服颜色、上岗证等。 厂区按照不同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限制进入的设施和管理措施。 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食品防护知识培训。 定期与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听取合理建议。
对进入厂区的运输工具应有足够的措施予以监控,如登记检查、规划行驶路线、停放区域等。 拖车、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在厂区内应进行封闭式管理,未经许可禁止接近;装卸货物时,专人监控。 货物出入库时应检查运输车辆封闭措施、卫生状况等是否符合食品防护要求,有无故意污染或破坏的痕迹。 应对运输、物流组织进行食品防护能力的评估。
进入贮藏区域的人员应经过许可。 成品库、原料库出入人员要登记。 要在库管员的监视下完成检查或领取物料。

粉丝心语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