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傲慢与偏见——葡萄酒中论美学(上)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24 06:25:27     33

读完需要

3
分钟

速读仅需 1 分钟

 

Taste Invites Reflection.

品味引发思考

—— 伏尔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人类的五种感官:视、嗅、品、听、触。凡是认为品鉴葡萄酒是个简单活计的人,大多都错以为只用品或最多视、嗅、品三类感官即可完成。

而事实远甚于此:它是一个调动了人体各路器官去感知后得出的综合体验。

举个简单例子,当你擎起不盈一握的 Zalto 酒杯,感觉宛若揽住赵飞燕纤细的腰身,此时透过晶莹如蝉翼的杯壁观察黑比诺,尚未品尝的你,脑海中已经收到触觉传来的讯息:轻盈飘逸——是关于杯子的,但有可能会继续过渡到对酒先入为主的感觉上。

如果此时的背景音乐正播放着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的小提琴独奏而非重金属摇滚,也会有类似上述效果。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通感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无疑,葡萄酒是具有美学性的,就像壮美山河、名家字画一样,能给人带来强烈的美感体验。

美学之美,关乎愉悦,又不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愉悦。千百香气分子,无穷尽的风土、种植、酿造过程中的变量组合,再上升到与品饮者情感的交互与共鸣,那就更复杂了。

浩瀚的葡萄酒世界里,只有极小的比例代表着这类特殊的群体。类似其它艺术品,它们也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与复杂度并激发了我们在美学层面上的研究兴趣

葡萄酒的鉴赏的过程又与其它艺术品极为不同,相较古典芭蕾、交响乐或是古董瓷器和雕塑画作,鉴赏珍酿是破坏性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打开一瓶酒之前(请不要反驳,Coravin 也是破坏性的),你根本无法对之作出任何判断;而在判断完成之后,作品也同时被破坏了,无法像传家之宝一般留给后人。它在那一刻所带给你的体验,只属于你一个人。

讨论葡萄酒美学体验最难地方在于

1

   

它的主观性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酒的美学体验一定是千差万别的。品味的民主性,天经地义地存在着,永远不要苛求你与众人一定要合拍,当然从技术上讲也的确不可能。

早在 08 年人们已经发现至少二十多种香气,每一种都差不多对应着 75%的人群会对之嗅觉无感,这些香气还只是所有香气大集合中的冰山一角。以大家最熟悉的西拉为例,经典的黑胡椒气息来自莎草薁酮(Rotundone)这个化学物质,而世界上 20%的人天生对它嗅觉丧失

2

   

它的可比性

美,本身已很难定义。葡萄酒的美,与品种产地年份风格等因素紧紧相扣。如同我们不会将工笔画和油画捆在一起比对,我们也必须接受一款清冷曼妙的香槟与一款浓郁奔放的教皇新堡,难以作比,其美各异。

风格独特的美籍俄罗斯画家尼古拉·费钦(Nicolai Fechin)之作

3

   

它的适用性

有些时候,只有拥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才可以体会到一款酒的妙处,比如普通消费者不会理解猎人谷赛美蓉或干涩的巴罗洛到底好在哪里;而有些时候,知识经验却并不重要,比如几乎所有人都能瞬间捕捉到麝香起泡酒可爱在哪里。

可见,层次与内涵相对简单的美,个体体验差异也相对接近;但面对层次复杂、内涵深沉之美时,美感的基础变了,个体体验的过程和程度将大相径庭

回顾

   

读完了

那么,追求美学体验到底是否需要学习呢?

敬请留意本周四《傲慢与偏见——葡萄酒中论美学(下)》

  ◆  ◆  ◆  ◆  ◆   

东施笑评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