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宾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组织多家文旅企业代表参展,通过旅游产品宣传和展示,向来自全国以及东盟国家的展商宣传推介宾阳丰富的文旅资源。
本届旅游展重启中国—东盟旅游线下交流,邀请马来西亚担任主宾国,中国山西省担任主题省,来自东盟十国等境外37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机构和企业参展,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14个设区市参展,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为历届之最。
南宁市文广旅局搭建了南宁文旅主题特装展台,即“中国绿城 老友南宁”主题文旅品牌整体形象展。宾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积极组织文化旅游企业积极参展,宾阳壮锦、牛角制品、毛笔等非遗作品以及三鼎庄园生态产品在本次旅游展大放光彩,受到区、市领导充分肯定及观展市民高度好评。
宾阳壮锦
壮锦曾与历史上有名的蜀锦、云锦和宋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宾阳壮锦具有悠久历史,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壮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珍品,是广西壮族地区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宾阳织锦技艺严格地传承了传统壮锦古老的织造器械、编织工艺、编织材料和图案风格,与其他织锦器械最大的区别和特点,无疑就是悬挂在壮锦织机上的大竹笼,所以壮锦织机又被形象地称为“竹笼机”。2010年,宾阳织锦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创办了宾阳县湘光织锦坊,并获得了“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等称号。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宾阳织锦技艺注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设计出了壮锦服饰,真皮包包、娇憨可爱的小牛公仔、精致小巧的耳环,装购物袋的兔公仔等系列壮锦系列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武陵牛角制品
武陵牛角制作技艺源自清朝康熙年间,至今有了约300多年的历史。最初以家庭作坊形式制作牛角号、牛角刀,民国时期后发展为制作纽扣、印章雕刻以及将牛角打磨成粉与铁器混合以增加铁器的韧性,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为牛角梳。至今已发展成为制作各种规格不一的精致牛角梳、不求人、刮痧器、挠痒棒、茶具、烟嘴、手镯以及牛角雕工艺品等30多种样式的品种。2020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大罗毛笔
大罗毛笔制作技艺源自清朝康熙年间(约公元172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大罗人制作毛笔技艺精湛,选料精良,工夫精细,制作出来的毛笔不易脱毛,笔毛整齐、吸水、吸墨性能好,书写流利,深受广大客商客户的青睐和欢迎。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前,大罗毛笔均以单家独户为生产单位,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大罗成立了“大罗毛笔厂”,从业人员高达1500多人,规格产品发展为:斗笔、极品羊毫、狼毫、兔毫、长锋书画笔,寸、大、中、小楷,五、七言对笔及排笔等300多个规格和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区及东南亚国家。2012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