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日本三得利啤酒为何连续45年亏损?鸟井信宏社长未实现目标的原因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07 01:23:56     39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日本三得利的鸟井信宏社长曾与三得利HD佐治信忠会长就目标设定问题进行过讨论。那是他领导持续亏损40多年的啤酒业务时的事。对于佐治先生提出的“1200万箱啤酒‘the premium malts’”的销售计划,他宣称“一定要达到1000万箱”。但是却没能达成自己提出的那个目标。

啤酒只要有一种就行了

1963年,三得利再次进军啤酒行业。当时主要是和街上的酒类商店做生意,不过,当时不是以罐装为主,而是以瓶装为主的时代。街道上的小规模酒贩因为商品摆放的空间有限,说得极端一点,就是“只放一种啤酒就行”的时代。我认为要打破领先的三大公司的堡垒是相当困难的。三得利果断地向啤酒市场发起了挑战。

我1997年进入三得利,从酒类销售开始。说到啤酒的销售,可能有人会想到“每天晚上喝自己公司的啤酒,然后对餐饮店展开销售攻势”,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啤酒的销售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总之,啤酒的销售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不是“喝酒做销售”的世界。现在啤酒类的销售额中,罐装容器的比例占了80%,所以面向家庭的啤酒市场占了很大的比重。

从习惯的金融工作跳槽到制造工厂

入职后最先负责的是连锁餐饮店。虽然同样是销售,但这和我之前在金融机构工作时的工作节奏完全不同。

上一份工作的情况是,因为事先知道每个月的借款和存款会减少这么多,那么哪个公司应该增加这么多贷款,按照这样的节奏,计划就比较容易制定。

但是,酒类销售人员的想法是“下个月啤酒新产品上市,就把这个新产品卖出去吧”。即使是个人目标,也要根据商品的数量来制定销售计划,所以很多时候都很复杂,习惯起来有点困难。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把金钱作为商品来经营,但在某种意义上,金钱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是“总金额达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的世界。但是制造商三得利经营的是多种多样的商品,为了让顾客尝试新商品的味道,为了让顾客重复购买经典商品,这个商品必须卖这么多,那个商品必须卖这么多每个商品都有这样的销售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过“不管哪一种商品卖得好,只要能达到整体的销售额目标金额就可以了”。

现在,我完全变成了制造商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提供适合顾客的商品是我的使命。

不想做的工作

我也经历过很多失败,回想起来,我觉得都是发生在决定时为时已晚。

什么时候会导致决断延迟呢?比如人事变动。总之,将担任某个职务的人从那个职位上撤掉,违背本人的意愿进行重新分配工作,真的很辛苦,是我不想做的工作。因为不想做,所以不知不觉决断就会延迟。

在不久之前,有一家集团公司的高层被更换得很晚。如果是调职的话,我可以说“我可以给你换班,但是请继续做其他的工作”,但如果是公司的高层的话,有时会让他离开三得利集团,考虑到他本人的想法和感情,导致觉得推迟。是这样的。如果高层的更换延迟的话,与之相关的人事变动和事业的判断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了这样的经验,我觉得现在身为经营者,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份工作。

工作人生中最大的失败

我还有一个工作人生中最大的失败经历。正如刚才所说的,三得利自1963年重新进入啤酒行业以来,长期处于市场占有率最低的第四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进公司后,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0%左右。

2003年,“the premiummalts”登场了。啤酒酿造师在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上都很讲究,以“即使价格昂贵,也要制造出真正好喝的高品质啤酒”为出发点,但最初并没有在销售上投入太多精力。

专注于premol的契机之一,是2005年以后获得monde selection最高金奖。因为我对里面的品质很有自信,所以在获奖的推动下,我开始致力于市场营销。

我在2006年就任啤酒事业部高级战略部长,成为premol的品牌负责人。有人认为这是“鸟井信宏主动举手成为高级战略部长”。实际上也有这样的一面,但不管怎么说,因为知道那个职位会空出来,所以我觉得还是作为创业家的自己来做比较好,所以就提出了这个要求,我想这更接近事实。

说实话,2006年的时候,我还担任过营业统括本部的部长。当时,从销售方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与事业方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说是视线不一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让一个人分别担任销售和业务的最高负责人会更好。

因此,当我成为啤酒事业部高级战略部部长的时候,还要兼任营业统筹本部的部长。

创业家执掌指挥的意义

作为一个创业者,站在这样的位置上带头做事,我认为当然是最好的。经常有人问我:“创业家出身有什么压力吗?”我并没有感觉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创业家做的工作更好,创业家承担的工作所产生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说“好好,干吧!”这样的氛围,也会产生“这个品牌一定要大卖”的意识。在我参与premol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动作也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最容易理解的是对餐饮店的应对。当时,面向饮食店的桶装生啤基本上都是“moltz”。即使推荐了premol的桶生啤酒,饮食店的人也会说“为什么要特意换成贵的啤酒呢?”“你这样做是为了谁?”这样的反应一直没有进展。

但是从我负责的2006年左右开始,对餐饮店说:“不是这样的。外出就餐是个特别的机会,所以外出的时候,即使价格稍微贵一些,也能喝到美味的premol不就好了吗?”这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全体员工在讨论中产生的想法。

这种想法在公司内部被称为“升级”,升级成为了各种活动的主轴,经营moltz的餐饮店也逐渐转型为premol。是的。餐饮店也试着把咖啡换成premol,结果单价提高了,顾客也觉得难得喝一杯,就选择味道更好的premol。而且,这种良性的潮流也波及到了家庭用的罐装啤酒。

真心觉得好喝的啤酒

员工发自内心地认为“premol很好喝”,对里面的味道充满自信,在销售现场的推荐语就不会是“最便宜的”“今天还有00份赠品”,而是“很好喝”,以里面的味道取胜。在4家啤酒公司中,三得利出售的是价格最高、最注重品质的啤酒。公司里渐渐热闹起来了。

通过自己意见的理由

在成为高级战略部部长的那一年,销量达到了前一年的4倍以上,达到了550万箱,第二年2007年的销量达到了951万箱。在别人看来是大跃进,但在我看来是失败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销售计划是1000万箱。简而言之,就是计划未完成。

说实话,2006年末佐治信忠会长(当时是社长)对我说:“2007年的销售计划是1200万箱怎么样?”

话虽如此,创业家中的敬三先生(佐治敬三,已故)和他的儿子佐治会长都是热情洋溢地谈论梦想和浪漫的类型。另一方面,包括我在内的长男系(鸟井信宏是创始人鸟井信治郎的长男)大多被认为比较淡然。

这样的会长说“目标很高,1200万箱”。但是,1200万箱是去年的2倍以上的数字。

我的目标是1000万箱。和会长的目标不同。因为确定的数字是按照全国的销售网点来分配的,“北海道是这样,九州是这样”,甚至是按照“你是这样”来分配给每一个销售的预算。

在听到总计1200万箱的瞬间,他们肯定会觉得“绝对不可能达成目标”,积极性肯定会下降。不仅如此,恐怕连1000万箱这个数字都赶不上了。因此,我坚持自己的销售计划,即“一定要卖出1000万箱”。

从脑海中闪过的数字

每年1月末,三得利都会召开全公司经理的大型会议。为了配合2007年1月末的那次会议,我制作了销售1000万箱premol的资料,并做了题为《迈向1000万箱premol》的演讲。

虽然比1200万少,但1000万也是个不得了的数字。我说过,为了达成这个高计划,不仅是酒类的销售部门,三得利集团的全体成员都必须考虑“premol”。

另一方面,我也会在脑海中计算“全年”“每个季节”“每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结果是:“在啤酒最旺季的夏天,其他公司能卖这么多,自己公司能卖这么多,所以要进行这么多促销活动,年末还要销售限量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大概是940~960万箱左右。

于是,这个数字进入了我的脑海,或者说是一直盘踞在某个地方。我认为这是导致2007年“951万箱”这一未达标结果的原因。

部下要看清楚上级的情况

创业者不仅会以合理性来做出经营判断,还会“疯狂地坚持到底”。40多年来,三得利的啤酒事业一直处于倒数第一的状态,这也是三得利“疯狂”的原因之一,而三得利公司能够做到(有时是非理性的)。

但是,当时的我缺乏“成为疯子”的心情。脑子里的某个地方,想着“一年大概是940~960万箱吧”。

可怕的是,下属总是盯着上司看。上司面对1000万箱这一艰巨的数字,只要有一瞬间觉得“恐怕无法达成”,就会将其传达给下属。虽然没有说过“达不到1000万箱”之类的话,却传达出了“大概达不到”的想法。这是我做的最大的失败。

如果是现在的自己,面对1000万这个数字,应该会彻底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把所有人能做的事情都做完。去见所有的客户,哪怕只买一箱也好。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那么执着。没能彻底疯掉…。

回想起2007年的事情,会长经常对员工说的话,“不气馁、不放弃、执着”,我觉得自己的“执着”是不够的。

这种反省非常强烈,公司内部开始努力向更多的顾客宣传三得利啤酒的魅力。例如,向朋友推荐一瓶啤酒,或者把三得利啤酒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等,这正是为了让大家哪怕只买一箱,哪怕只买一瓶的草根性活动,在公司内部被称为“运动”。虽然每一个动作都很小,但以我为中心,以“成为疯子”的心态,为三得利啤酒加油助威。

官僚主义和先例主义

最近感到疯狂的重要性变多了。疯狂,或者说是把思考事物的眼光提高到不现实的高度的重要性。如果高层没有这样的眼光,组织就会渐渐垮掉。因为人无论如何都想要轻松。

托您的福,三得利现在的业绩还不错,但我一有事情就告诉员工,这种时期最容易滋生不良的官僚主义和先例主义,所以要小心。不仅仅是提醒,例如,如果发现了好像是沿袭前例的事情,虽然是讨厌的任务,但还是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个?”一一指出来。

最近,在某次研修中,由于讨论的内容与去年相同,我就责备道:“为什么要从沿袭前例开始呢?应该有更适合今年情况的实施方式吧。”这样一来,负责人就会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认真地去做。是可以的。我想“既然如此,那就从一开始就考虑好再行动吧”,但我苦口苦口地说“眼光要高”,是因为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如果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工作的话,公司就不会变好。

失败之前的东西

2007年“未达1000万箱”的失败之后,2008年premol的销售额达到了1149万箱。

“新产品‘三得利生啤’销售良好。全公司团结一致,以成为日本国内酒类市场No.1为目标。”

实际上,在2008年,三得利在进军啤酒行业46年之后,首次实现了盈利,市场占有率上升到第三位。啤酒业务可以说是“三得利的灵魂”,而且是由负责啤酒业务的premol带动的盈利和市场占有率第3位,真的很高兴。

从那以后过了15年,现在我领导着整个国内酒类事业,“不气馁、不放弃、执着”“疯狂地坚持到底”是我不断向员工传达的话。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