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纳机构 冯晓杰
人们常用“灯红酒绿”来形容都市夜晚熙熙攘攘、繁华热闹的景象,其实最开始,“灯红”和“酒绿”并没有关联。清代吴趼人《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中创造了灯红酒绿一词。灯红容易理解,但酒的品类有红酒、黄酒、白酒、米酒等,却唯独没见过“绿酒”。所以,绿色的酒真的存在吗?难道是古人误导吗?
其实不然,酒在古代还真是绿色的。宋代诗人刘克庄在他的《冬景》诗中这样写道:“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意思是绿酒刚熟,就好像嫩叶一样澄碧,肥蟹煮熟,黄得和橙子的颜色一样。这里写的绿酒指的就是泛着绿色的酒。不过,酒本身并不是绿色的,也不是人们有意为之,而是由酿酒工艺造成的。
在古代,由于条件有限,人们的制酒过程很粗糙。当时,蒸馏技术还未出现,很多粮食酒并没有经过榨煮,只要酒熟后就可直接饮用,而新酿的酒糟因为过滤不充分,一些碎米,碎渣漂浮在酒上,酒中的杂质多,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淡绿色的渣沫,“绿酒”便因此而成。
在当时,绿酒很受人们特别是文人的青睐,大家判断酒的好坏和成色,看的是酒的颜色有没有泛绿色,呈绿色的酒,人们喜欢;清而透明的酒,人们反而不买账。这层浮沫就像绿色的蚂蚁一样,所以,人们用“绿蚁”或者“绿酒”来美称新酿出的酒,“酒绿”也成了好酒的象征。
三国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还有《释名》中说的:“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的就是新酿的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正是这层浮沫,让古代的文人爱屋及乌,在赞美美酒的同时,也爱上了这层称作“绿蚁”或“浮蚁”的浮沫,并将“绿蚁”或“浮蚁”演变成对美酒的昵称。此外,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习惯把喝酒说成“吃酒”,这是因为他们在喝酒时,会连同浮在酒面上的绿渣也一起喝下去了。
后来,伴随着白酒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经过多次过滤的酒,酒质较纯净,色泽也变成了无色透明,“绿酒”也因此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当读及“绿酒”与“绿蚁”时,不用大惊小怪,这也正是古人以酒为媒,向你表达对美酒的赞许、喜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