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虽然我国的白酒香型有12种之多,各有风味特色,各有工艺之别。但大多数香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受众比较小,属于“小众香型”。
在如今的形式格局下,差不多就是“三分天下”:浓香、酱香、清香。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大主流香型背后的事情,上述的香型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的。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清香型才是时代的热门;
»» 到了本世纪初,浓香型白酒翻身做主人,成为时代热门,至今依旧是霸主;
»» 而在近十年内,酱香型白酒忽然间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香型。
三大香型依次成为时代的热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说起清香型白酒,就不得不说汾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泰斗,用的是清蒸清烧的大曲清香工艺,采用固态地缸发酵的方式酿酒,非常强调“清蒸除杂,清洁卫生”,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个字:“清”。
所以清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酒质清明透亮、几乎没有杂质,香气纯正,口感甘冽绵甜,几乎没有杂味,给人一种清新、干净、简约的感觉。
这样的风格特点在那个时代相当受欢迎,当时10个里面喝酒的,有6-7成喜欢清香型白酒。除了清香型白酒本身受欢迎外,龙头老大汾酒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汾酒历史十分悠久,底蕴深厚,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名扬天下。后面传得沸沸扬扬的1915巴拿马博览会上的大金奖,据考证是汾酒夺得的可能性最大。
后来,在第一届全国评酒大会上,汾酒成为四大名酒之首。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清香型白酒的工艺相对来说更为简单,而且周期短,耗粮少。这在粮食紧缺的年代有着巨大的优势,当时社会都是提倡提倡节俭之风。清香型白酒成为时代热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浓香型白酒成为时代热门,一部分原因是山西假酒案推动的。
我们都知道,汾酒是山西的代表酒,此外山西还是清香型白酒的聚集地。
山西假酒案的爆发,让“山西清香”跌落神坛,汾酒虽然是无辜的,但因为是龙头企业,所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加上国民经济的提高,很多人对白酒有更高的要求,而很多清香型白酒包括汾酒等没有看清时代,坚持做中低端品牌,间接拉低了品牌现象,给人一种“清香酒很廉价,不是好酒”的感觉。
而很多浓香型白酒看得很长远,特别是四川一些名酒。
比如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在获得自主定价的便利后,开始布局中高端市场,终于在九十年代弯道超车,相继成为时代的热门,成为了白酒界的龙头老大。
浓香型白酒的品牌线十分广阔,低端、中端和高端白酒都有,人们的选择更多了,经过几年的培养,喜欢浓香型白酒的人也变多了,口感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了。
当然,浓香酒本身也有优势,比如窖香浓郁、诸味协调、绵甜爽净等等,都是它的特色,而且香味的富裕程度要高于清香。
而谈到浓香型白酒,自然是离不开川酒。极负盛名的川酒“六朵金花”,也是浓香大势之下的领舵者: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郎酒。
浓香型白酒虽然如今被酱香和清香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但依然占据着白酒的半壁江山,浓香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整个社会的用酒首选。基础很难动摇。
酱香酒成为热门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在很久以前,酱香酒也只是小众香型的白酒。
有人说茅台不是四大名酒吗?
不过早期跟汾酒比起来,还只是“小拇指”。
我们都知道,酱香酒工艺复杂繁琐,周期长,成本高,耗粮高,这在早期都是弱点,所以酱香型白酒在当时并不突出,茅台酒也只能猥琐发育,并无很突出的表现。
在获得自主定价的便利后,茅台酒当时的情况也只能走高端这一步棋(低端是死棋),没想到这一步给它走对了。
茅台酒上市成功后,便开启了追赶的“小马达”,营销能力堪称业内楷模,接连超越曾经的大哥。
终于在05年的时候登上白酒界的宝座,随后第二名和它的差距越拉越大,茅台便成了独一档的存在,成了固定IP。
有着茅台酒的带动,酱香酒逐渐成为热门,因此酱香酒逐渐从以前的小众香型成为时代热门,虽然市场份额还不算大,但今后就说不准了。
不得不说,一款名酒真的能撑起一个香型,这就是名酒的影响力。
